描写儿童的古诗?
描写儿童古诗有唐代诗人胡令能《小儿垂钓》,全诗如下: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描写儿童读书的诗句?
列举如下: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朝颜真卿《劝学》白话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创作背景:颜真卿3岁丧父,家道中落,母亲殷氏对他寄予厚望,实行严格的家庭教育,亲自督学。颜真卿也格外勤奋好学,每日苦读。这首诗正是颜真卿为了勉励后人所作。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白话译文: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于庆元五年(1199年)于山阴写给小儿子陆聿的,此时陆聿二十一岁,正值“少壮”。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3、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南宋陆游《读书 》译文:归老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淳熙四年(1177),陆游五十三岁时,时陆游到成都,夜晚读书,眼神不如以前,却依然心系黎民,于是写下了这首诗。4、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南宋刘过《书院》大意:努力学习就像是用力气去耕田,勤劳、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即便书的 种类很多,终究会有熟读、理解的那一天。作者: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朝朱熹《观书有感》白话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创作背景:庆元二年(1196年),为避权臣韩�腚兄�祸,朱熹与门人黄干、蔡沈、黄钟来到新城福山(今黎川县社苹乡竹山村)双林寺侧的武夷堂讲学。在此期间,他往来于南城、南丰。在南城应利元吉、邓约礼之邀作《建昌军进士题名记》一文,文中对建昌人才辈出发出由衷赞美。
描写儿童的夏季古诗?
关于夏天的诗词: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关于儿童的诗词:
《村居》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所见》
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池上》
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小儿垂钓》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描写儿童情趣的古诗?
1、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译文:村里的孩子们放学回家天色还早,赶紧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译文: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就再也找不到了。
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其七》译文: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5、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译文: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6、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出自唐代韦庄的《与小女》译文:看到人就学着咿咿呀呀的说话了,因为爱玩小车就不肯睡觉。娇娇滴滴的啼哭了一晚上是因为什么事呢?是嫌衣服上少绣了金线花。
描写儿童玩的古诗?
描写儿童嬉戏的古诗: 1、《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采桑子》 宋·黄庭坚 马湖来舞钗初赐,笳鼓声繁。 贤将开关。威竦西山八诏蛮。 南溪地逐名贤重,深锁群山。 燕喜公闲。一斛明珠两小鬟。 4、《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5、《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6、《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末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7、《村居》
清 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8、《池上》
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9、《京都元夕》金 元好问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描写儿童游戏的古诗?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唐·吕岩《牧童》
2、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唐·白居易《观游鱼》
3、马啼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元·刘因《山家》
4、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唐·贾岛《宿郑州》)
5、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高鼎《村居》
2.描写儿童玩耍嬉戏的古诗
56字描写描写儿童的古诗?
1、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2、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3、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杜甫《狂夫》
4、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皇甫松《采莲子二首》
5、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6、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杜甫《百忧集行》
7、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8、牛群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李涉《牧童词》
9、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10、欲吊沈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11、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萧衍《东飞伯劳歌》
关于儿童读书的古诗词?
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朝颜真卿《劝学》
白话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白话译文:古人学习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3、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南宋陆游《读书 》
译文:归老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描写儿童玩耍嬉戏的古诗?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译文: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译文: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译文: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袁枚《所见》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译文: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胡令能《小儿垂钓》
译文:一个蓬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元好问《人月圆·重冈已隔红尘断》
译文:种植那十年成材的树木,耕作那一年收获的谷物,都交给那些年轻人吧。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杨万里《舟过安仁》
译文: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译文: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译文:元宵节时,到处都能碰到女人们穿着盛装,化着美好的妆容来看灯;小孩子们则在街道上欢闹着。
描写乡村儿童劳动的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清平乐·村居》
南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