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当代诗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有哪些?

2021年06月19日 15:55:114编辑

鲁迅的《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屈原》、茅盾的《子夜》、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茶馆》、曹禺的《雷雨》、《日出》、朱自清的《背影》、《荷塘月色》、冰心的《繁星》、《春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钱钟书的《围城》、沈从文的《边城》、艾青的诗歌

谁能推荐几本现代诗集

《朦胧诗新编》本书广泛吸收二十多年来对朦胧诗和朦胧诗运动的研究成果,摒弃历史成见。对发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胧诗和朦胧诗运动作了认真、客观而必要的整理。 在“文革”结束后的历史转折时代,朦胧诗是当时激动人心的思想,文学“解放”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代新诗革新的起点。它所表现的激情与表达方式,为后来的新诗写作者开启了富有成效的创造空间。至今尽管已有多种选本面世,但它们大多出现在十多年前,很多重要诗人和诗歌由于各种原因都有所遗漏;更由于二十多年来学术研究的进步、诗歌思想的发展,人们对朦胧诗也有了更多的认识。今天,出于诗歌史研究上的考虑,也是为着对朦胧诗的那些并未失去的价值的重新确认,重新编选这些作品,希冀给当代诗歌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一个更好的阅读文本。《新编第三代诗 》本书承继我社出版的《朦胧诗新编》,对二十世纪出现在“朦胧诗潮”后,“九十年代诗歌”前的第三代诗歌运动进行了回顾。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关于“纯文学”、“纯诗”的成为文学界创新的主要目标之一。这种想象,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既带有“对抗”的政治性含义,也表达了文学(诗)因为“政治”长久过多缠绕而谋求“减压”的愿望,表现了对诗歌美学的新见解。“回到”诗歌“自身”、“回到”语言,“回到”个体的“日常生活”与“生命意识”,成为诗歌新的关注点。这种可以归入朦胧诗所属的“新诗潮”脉络的诗歌,其“标志性”作品在1983年和随后几年中陆续出现,影响逐渐扩大;而其活动也主要以组织社团,“非正式”出版诗刊(诗报)的方式进行,推动了80年代诗歌探索的进一步展开,涌现了一大批以韩东,于坚,李亚伟,海子等为代表的优秀诗人。  本书在“第三代诗”概念的使用上,采用“朦胧诗之后青年先锋诗歌的整体”这样一种理解、亦即类同于“新生代”的概念。编选者认为,“第三代诗”存在多种探索路向,因而入选的诗人、诗作,也在这一理解的范围内考虑。书后依《朦胧诗新编》例,附录“第三代诗纪事”和“参阅书目”,以供对这一先锋诗歌运动感兴趣的读者作进一步了解。《70.80后诗歌档案》(全二册)你可以不喜欢他们的创作,你可以不喜欢他们的方式,但你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给他们(尤其是“80后”)的文学(诗歌)提供一个“通路”,其意义不言自明。  《70后诗歌档案》和《80后诗歌档案》分别由诗人刘春和丁成编选,良友书坊投资,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装帧设计由多次获得国际奖项的南京书衣坊全程制作。为了体现两书的档案性,书衣坊将图书设计为线装本,装在一个盒子里捆绑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