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古诗就想说单口相声,戴建业教授的授课方式很适合古诗爱好者我曾经看过一些戴建业教授讲古诗的视频,有几点感受与朋友们分享:
一,生活化戴教授讲古诗,总能够与生活联系起来,甚至是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这一下子就拉近了千年之前的古诗与现在的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比如,她经常讲他的妻子,讲他在家里的地位,这些日常琐细的生活,就给了古诗生活的情趣!
二,口语化说实在的,听戴老师上课,总憋不住笑笑——他的普通话,真的是太普通了。每次听他讲,我就想起当年风靡全国的“王保长”——用四川话演的方言电影,很接地气。
我们以前的老师,动不动就是什么“沉郁顿挫”“俊朗飘逸”,没错,这些词语,概括的确实是好到了极致,但不好理解啊。结果,戴老师用他的口语,一下子就明白了。
三,趣味化戴老师讲的古诗,总能找到一些与之相关的逸闻趣事。其实,真正让人感兴趣的,不是诗歌的意象,而是那些故事。比如,讲《囎汪论》,就讲汪伦怎么骗李白到桃花潭来,用的是什么“万家酒店,十里桃花”,然后绘声绘色一讲,两人的情谊,跃然纸上。
再加上戴教授本身长得就很喜庆,很像著名的相声大师,说话的语气语调表情,就像是在说单口相声,逗得人大笑不止!
但个人觉得,戴教授讲古诗的方法,更适合古代文学的爱好者最多到大学本科学生,这种讲法,对于需要深入研究古诗词的,可能并不合适。
虽然,要研究古诗词,首先需要感兴趣,但研究,首先就是严谨,需要深入的考证——比如,他讲的很多逸闻趣事,很多都是后人杜撰的传说,至少不能做信史——文学需要浪漫,文学史却是严格的历史。
当然,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对于今天写环节收碎片化阅读的人来说,戴教授对于激发普罗大众对古诗词古代文学的兴趣,那是功不可没的,不然,何以成为“网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