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谁有登鹳雀楼 畅当 的诗词赏析要短的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作者:畅当 【唐代】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登鹳雀楼
作者:吴融 【唐代】
鸟在林梢脚底看,夕阳无际戍烟残。冻开河水奔浑急,
雪洗条山错落寒。始为一名抛故国,近因多难怕长安。
祖鞭掉折徒为尔,赢得云溪负钓竿。
登鹳雀楼
作者:耿湋 【唐代】 赏析
久客心常醉,高楼日渐低。黄河经海内,华岳镇关西。
去远千帆小,来迟独鸟迷。终年不得意,空觉负东溪。
二、登高鹊楼的诗句全文
应该是《登鹳雀楼》,不是《登高雀楼》;原诗如下: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 日 依 山 尽,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更 上 一 层 楼。
三、《登鹳雀楼》的诗句是什么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
四、登鹳雀楼和望天门山两首诗的意思?
登鹳雀楼[1] 盛唐 王之涣[2] 【体裁】五言绝句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这和作者在《西岳云台歌》中所描绘的情景颇为相似:“巨灵(河神)咆哮擘两山(指河西的华山与河东的首阳山),洪波喷流射东海。”不过前者隐后者显而已。在作者笔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决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一条通道。
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为指东流的长江在这一带回转向北。这也许称得上对长江流向的精细说明,但不是诗,更不能显现天门奇险的气势。试比较《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盘涡毂转”也就是“碧水东流至此回”,同样是描绘万里江河受到峥嵘奇险的山峰阻遏时出现的情景。绝句尚简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样写得淋漓尽致。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便是从“日边来”的“一片孤帆”。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却很少去考虑诗人何以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反之,舟行江上,顺流而下,望着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在舟行过程中“望天门山”时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鲜喜悦之感。夹江对峙的天门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来,表示它对江上来客的欢迎。
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则远客自当更加兴会淋漓。“孤帆一片日边来”,正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它似乎包含着这样的潜台词:雄伟险要的天门山呵,我这乘一片孤帆的远方来客,今天终于看见了你。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这首诗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五、登鹳雀楼这首诗写诗人登上什么
登上鹳雀楼,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六、关于鹳雀楼的诗句
阳春鹳雀楼
楼上楼旁花叠花,
水边柳下鹳戏鸦。
咻咻醉意归时暮,
留日晚辉融碧霞。
盛夏鹳雀楼
天河一泻浪重重,
滚滚黄波九曲盈。
弯际楼媚千树碧,
炎炎烈日火斑红。
金秋鹳雀楼
楼崇过鹳白云翔,
菊蕙招蜂惊蕊凉。
柔水半河金色瑞,
绿枝千树果蔬香。
瑞冬鹳雀楼
堆银砌玉瑞冬时,
色吐琼莹珠阵奇。
辉映楼台华景靓,
飞飞雪落鹳鹰啼。
月夜鹳雀楼
明楼玉浪碎风柔,
碧树楂花瘦月幽。
鹰鹳栖汀河沼秀,
庭前斐景幻龙虬。
丽日鹳雀楼
融融暖日透霓云,
煦煦柔风和鹳飞。
崇阁新描新栋宇,
亭轩伴柳对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