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古道体现伍子胥什么精神?
伍子胥古道全长7.5公里,连接古昭关和华阳洞,伍子胥古道不仅是历史古道、生态古道、人文古道,更是连接伍子胥、慧褒禅师、王安石三位历史名人的时空古道。然而,就是这条古道,在熙熙攘攘的尘世中被长期淹没,人们忘记了含山还有这样神奇的古道,含山还有这样传奇的历史。
伍子胥身上体现出一股强韧的意志力、坚韧不屈的精神。
伍子胥墓地?
伍子胥生于今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付家寨镇,死于今江苏吴县胥口镇(战国时期属于吴国)。现两地均有伍子胥墓地。
伍子胥(?~公元前484)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属今监利县人,县城大车站外有其雕像。也有一说在襄阳市谷城冷集区沈湾(原系光化富乡村,1949年画归谷城)人封于申地,故又称申胥。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伍员的哥哥叫伍尚。《伍子胥·奇谋战圣》称:伍子胥是姑苏城的创建者。他的祖父叫伍举,因为侍奉楚庄王时刚直谏诤而显贵,所以他的后代子孙在楚国很有名气。
伍子胥故里?
答案是
楚国。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楚国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
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今苏州)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
伍子胥典故?
一个是伍子胥为报楚平王杀父兄之仇由楚奔吴,过昭关一夜白了头。后得名医扁鹊弟子东皋公的巧妙安排,更衣换装,伍子胥便混过了昭关,到了吴国。在吴国辅佐吴王阖闾,富国强兵伐楚,时平王已死,子胥掘其墓,鞭尸三百以泄其愤。这就是成语“倒行逆施”的由来。
一个是吴胜越败之后,伍子胥劝吴王夫差停止伐齐。夫差不听伍子胥劝告,中勾践美人计,同意越国媾和,并听信越王勾践谗言,赐子胥自尽。子胥死前对人说:“剜其眼,悬国东门(即胥门),以观越灭吴。”后9年,果如子胥言,越灭吴。这是否就是成语“兔死狗烹”的由来呢?
历史是公正的。伍子胥为报杀父兄之仇,弃小义而灭大恨,昭关受窘,中途乞讨,未曾片刻忘掉郢都仇恨的心志。忍辱负重,艰苦卓绝,终于复仇雪耻,名留后世。
伍子胥诗集?
《伍子胥》
《伍子胥庙》
《题伍子胥庙壁》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一作芸),字子胥,本楚国椒邑(一说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 ,一说安徽省全椒县)人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506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
伍子胥诗词?
《伍子胥庙》
年代: 宋 作者: 鲍寿孙
百世子胥调,犹存寂寞中。鞭尸生快怨,抉眼死遗忠。
故国古今梦,怒涛朝夕风。登临一长啸,斜日海门红。
伍子胥忌日?
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忌日
伍子胥故乡?
伍子胥原来是楚国人,故乡就是楚国。
伍子胥多高?
而载籍中,最先对伍子胥形象进行正面描写的,不是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伍子胥列传》里,而是出现被称为杂史的《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中:“身长一丈,腰十围,眉间一尺”,按周代1尺相当于今0.693市尺即0.231米来换算,伍子胥比巨人姚明还要高5厘米,这显然有夸饰的成分。文思泉涌的明末大才子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中又加上了“目光如电,有扛鼎拔山之勇,经文纬武之才”,便成了对伍子胥较为完整的概括,一个魁岸超群、英武神勇的形象跃然纸上,后世流传的伍子胥形象大多以此为蓝本。
伍子胥父子?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建的老师,太子被费无忌诬陷,伍奢看不惯费无忌的丑恶嘴脸,又是太子的老师,自然也受到牵连被关起来。为了不被伍奢的儿子报复,费无忌又对楚平王建议,把伍奢的两个儿子都抓起来。老大伍尚来了,被关起来,老二伍子胥逃跑了,就有了后来吴国和楚国的战争。
伍子胥辗转逃到吴国后,通过公子光的举荐,在吴国站住脚。他看到公子光有野心,就把刺客专诸推荐给公子光,自己则置身事外,过起了田园生活。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病死,楚昭王继位。吴王僚趁机派军队攻打楚国。这时候的吴国,国内空虚,公子光趁机让刺客专诸杀了吴王僚,他自己坐上了吴国国王的宝座,就是历史上的吴王阖闾。阖闾继位后,召伍子胥进宫,还授予他重任。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联合唐国、蔡国共同攻打楚国。经过激烈的交战,楚国的郢都被打下来,楚昭王出逃。满怀着复仇心理进入楚国的伍子胥没有找到楚昭王,就掘开楚平王的坟,挖出尸体,抽了三百鞭才住手。这就是历史上“掘墓鞭尸”的故事。
公元前496年,阖闾与越王勾践大战,吴国战败失败,阖闾没多久就死了。临死前,他嘱咐儿子夫差,一定不要忘了杀父之仇。还封伍子胥为相国公,要他辅佐夫差。夫差继位后,替父亲报了仇,打败了越国。伍子胥认为,这个时候应该一举消灭越国,免得以后留下祸患。但夫差听信大夫伯嚭的话,不但不同意“联齐灭越”的主张,还派伍子胥出使齐国。想在本大王面前唠叨,不给机会!
在伍子胥出使齐国期间,大夫伯嚭又在夫差面前添油加醋,说伍子胥想谋反。这还了得,是老头子留下的人也不能这样啊。夫差一把剑扔在伍子胥面前,逼他自杀。
伍子胥在愤愤不平中留下遗言,要家人在他死后把他的眼睛挖出来,挂在东城门上,他要亲眼看着越国军队是怎样灭掉吴国的。
夫差气急败坏,五月初五那天,他让人把伍子胥的尸首裹起来,扔到钱塘江里。吴人可怜伍子胥,为了不让江里的鱼吃了他的尸体,人们往江里扔吃的东西,还为他立了祠堂。这也是端午节吃粽子的另一个版本。
后来,吴国果然被越王勾践灭了,夫差觉得到了阴间也没脸见伍子胥,用白布蒙住双眼后才自杀。
当年,伍子胥的父亲不愿离开楚国逃生。多年后,伍子胥不愿离开吴国去新的地方求生。父子俩在这方面是多么相似。这大概就是人们说的遗传基因,或者叫父子连心?人越老,遗传的因素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