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游子吟》中的“吟”是什么意思?
古诗《游子吟》中的“吟”的意识是:吟诵,诵读。
《游子吟》的作者是唐代的诗人孟郊,原文为: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为: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全诗无华丽的辞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到了清代,有两位溧阳人又吟出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尚萦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可见《游子吟》留给人们的深刻印象,是历久而不衰的。
女娲吟古诗?
女娲炼五石,天缺犹可补。
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
知落处,女娲补天夜夜雨。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女娲只解补青天,不解煎胶粘日月。
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
女娲炼五石,天缺犹可补。——陆龟蒙《杂讽九首》
释义:女娲炼好了五彩石,天缺了个窟窿也能够补上。
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李白《上云乐》
释义:女娲用黄土游戏,随手捏成愚昧的人。
知落处,女娲补天夜夜雨。——黄庭坚《了观师绣观音赞》
释义:知道它落在哪里,女娲补天的时候才天天下雨。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释义: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女娲只解补青天,不解煎胶粘日月。——司空图《杂言》
释义:女娲只知道怎么补天,却不知道怎么补好日月。
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辛弃疾《归朝欢·题赵晋臣敷文积翠岩》
释义:我笑女娲娘娘补天繁忙,就把这石头丢在了空闲的地方。
孤独吟古诗?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孤独苦闷的陈子昂,曾经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感叹自己的怀才不遇,感叹天地之间自己的渺小,不禁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
南陵道中
唐-杜牧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南陵的江水,满满地、慢悠悠地流荡,西风紧吹,轻云掠过,秋天即将来到身旁。正当客居他乡,心情孤寂凄清的时候,忽见哪家的女子独倚在临江的楼窗?
墨江吟古诗?
暮江吟
[ 唐 ]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译文
快要落山的夕阳,霞光柔和的铺在江水上,江水一半碧绿,一半艳红。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
注释
暮江吟: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残阳: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
瑟瑟:原意为碧色珍宝,此处指碧绿色 。
可怜:可爱。
九月初三:农历九月初三的时候。
真珠:即珍珠。
月似弓:农历九月初三,上弦月,其弯如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诗人抓住了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这句诗的意思是:傍晚时分,快要落山的夕阳,柔和地铺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鲜红色的,而绿波却又在红色上面滚动。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人在这里把天上地上的两种景象压缩在诗里,通过对“露”和“月”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这句诗的意思是:九月初三这个夜晚多么可爱啊,岸边草茎树叶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样,而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白居易纯粹写景的作品很少,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小诗。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诗人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由于这首诗渗透了诗人自愿远离朝廷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蜗牛爱学习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可怜九月初三夜”,是个过渡。可怜,可爱。九月初三,是农历,指进入深秋。意思说:深秋的夜晚多么可爱啊!前两句描写日落时景象,这一句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看似随意写来,实际很重要,让读者明确感到时间在推移,继续观赏后面的画面。
碳吟古诗?
卖炭翁
白居易 〔唐代〕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母子吟古诗?
母子吟
宋代 · 释文珦
游子行远方,慈母在高堂。
砌有忘忧草,对之还断肠。
母心乃如斯,子心其可忘。
子心苟如母,足以感苍苍。
君不见汉蔡邕,晋王祥。
作者简介:释文珦,字叔向,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人。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潜山集》十二卷。
古诗咴吟?
明·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千鎚万击出深山;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浑不怕/粉骨碎身全不怕)释意:(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渡江吟古诗?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这是一首写景佳作。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全诗语言清丽流畅,格调清新,绘影绘色,细致真切,其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
孟子吟古诗?
游子吟
[ 唐 ] 孟郊
címǔshǒuzhōngxiàn
慈母手中线,
yóuzǐshēnshangyī
游子身上衣。
línxíngmìmìféng
临行密密缝,
yìkǒngchíchíguī
意恐迟迟归。
shuíyáncùncǎoxīn
谁言寸草心,
bàodésānchūnhuī
报得三春晖
古诗石吟?
石灰吟
于谦 〔明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万凿 一作:万击)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浑不怕 一作:全不怕)
乱石吟
邵雍 〔宋代〕
天津多乱石,石里闲寻覔。
真玉固难求,似玉亦难得。
徒有碌碌青,亦有磷磷白。
奈无清越声,更无温润色。
梅花石吟
舒岳祥 〔宋代〕
梅花树下梅花石,花作玉玉妆石铁色。黄筌粉本花光枝,风吹数片尤奇特。何年处士横斜句,影落寒溪印苔碛。又疑飞自罗浮来,花仟谪堕投苍璧。或是天星下陨时,打著梅梢灭不得。若非曾支织女机,机上花纹相照射。定是荆和泣玉时,泪入璞间余点滴。不然赵女昔浣纱,指痕印粉难揩拭。荒唐诡幻不可穷,我自稽经探根极。傅岩人去实和羹,花落空岩余此迹。花开花落几春风,弃权捐墙角真堪惜。携向檐前洗濯看,相对无言三太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