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月四日风雨大作古诗其二诗意?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防卫边疆。夜将尽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翻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原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是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作者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表明陆游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但是,诗人空怀壮志,却不为朝廷所重,只能“僵卧孤村”,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
二、《十一月四曰风雨大作》解释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出生的第二年(1126),金兵攻陷北宋都城汴京(现在河南省开封市),从此宋朝偏安南方半壁江山,再也没有光复国土之日。陆游从小就听大人讲家国之耻,民族之恨,一生以抗金报国自励。他曾在川陕边境有过九年的军旅生涯,积极参与策划边务。可惜南宋朝廷一再求和,不思进取,他的豪情壮志无从施展。这首诗是陆游晚年赋闲在家时写的,当时他已68岁高龄,犹日夜不忘恢复国土,报效国家。
明明是风雨大作触动了诗人,但诗的前两句却不提风雨,而是直接写出自己的情思。“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原来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他何尝不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他所能做的,只是“尚思”而已。既然“思”不出一个结果来,只好去“想”。深夜的暴雨,也许会成为别人梦中的催眠曲,而对陆游来说,却给他带来了奇妙的幻景:风雨作响,好像是披着铁甲的战马在飞踏北方的冰河。这究竟是梦还是现实呢?恐怕连诗人自己一时也说不清楚。但愿诗人就此入梦,真的梦见驰骋沙场,杀敌立功。这不是毫无根据的祝愿,在陆游的诗集中,梦赴战场、山河复归的记载比比皆是。
这首诗前两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表现的是诗人赤裸的爱国思想;后两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当思想只能在梦想中实现时,它反映出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令人痛心的社会现实。
近人梁启超有《读陆放翁集四首》来赞美陆游的爱国热情,其中写道:“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其一),“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其二),可谓深知放翁者。
三、陆游十一四日风雨大作诗意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①卧孤村不自哀②, 尚思为国戍③轮台。
夜阑④卧听风吹雨, 铁马⑤冰河入梦来。
[编辑本段]诗歌注解
① 僵(jiāng)卧:僵直躺着,不能动。说明天气很冷。
②不自哀:不为自己悲伤。
③戍(shù)轮台:守卫边疆(jiāng)。轮台,汉代西域地名,现在新疆轮台县。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④ 夜阑(lán):夜深。
⑤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编辑本段]译文
我静静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解释,急!
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
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
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五、谁解释一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意思?
此诗前三句,写梦因。“僵卧”:躺着不动。“孤村”:一作荒村。“轮台”:汉代西域地名,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诗中泛指边防重镇。个中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梦境产生的前提:“僵卧”、“夜阑”。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白日忧国忧民,才会在夜阑卧床睡眠中“有所梦”,而倘若不是“僵卧”,不是“夜阑”,就不可能有梦的出现。故“僵卧”与“夜阑”是梦境产生的前提。二是梦境产生的主观因素:“尚思为国戍轮台。”如果诗人没有为国戍边的情怀,就不可能有“铁马冰河入梦来”。三是梦境产生的外界条件:“风吹雨。”可以说,正是有了“风吹雨”这一外界条件,诗人才在似睡非睡、模模糊糊之中生出“铁马冰河”的梦境来。
最后一句,写梦境。与诗人那些通篇记梦的诗作有别,此诗写梦境也独树一帜。全诗由梦因引出“铁马冰河”的梦境之后便戛然而止,给人留下更多联想、想象的空间。人们尽可以据此梦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具体想象诗人当年是如何身披铁甲,手持兵器,骑那披着铁甲的战马驰骋沙场、英勇杀敌,作此诗时他又是如何梦绕神牵“九州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