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求《峨眉山月歌》的赏析

2023年08月05日 09:56:031

一、求《峨眉山月歌》的赏析

峨眉山的秋夜清辉、平羌江的月影流水、从清溪向三峡的轻舟夜行,宛如画境,给人一种宁静之美,一种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虽然是惜别,诗人的心境却是明朗与轻快的。乾隆皇帝叹曰:但见其工,则妙处不传。意思是只觉得读起来妙不可言,但真的好在哪里,难以捉摸。

一般来说,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而此诗却达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兼有写景、纪行、抒情。前人评价颇高,谓其五用地名,“而天巧浑成,毫无痕迹,故是千秋绝调”。试将前二句中地名略去,成为“山月半轮秋,影入江水流”,就失去了原诗的特殊情景和韵味,流于一般化,诗人的行踪和当时所思所感也无从得知。明朝文学大家王世贞说:“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二、峨眉山月歌赏析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2)影:月光。

(3)夜:今夜。

(4)发:出发。

(5)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6)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7)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8)下:顺流而下。

(9)渝州:今重庆一带。

(10)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11)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译文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

三、《峨眉山月歌>>欣赏与理解

我想应该是:

b.诗人连用五个地名,给人空阔幽远之感,构思巧妙,不着痕迹.

原因:(资料)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了.

四、求峨眉山月歌赏析文章,急急急

诗的一二句点明这次远游的时间是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夜,诗人从东北的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江水清澈见底,明月银晖洒江。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色的世界。再加上远处峨眉山月在月光映射下,显出灰蒙蒙清秀的身影,这种幽美静谧的夜晚,使人陶醉。峨眉山月也似乎舍不得绿得可爱的江水,安祥地沉浸在江水中,随波游荡,伴随着诗人远去的旅舟,和江水一起流向远方。三四句写的是一个旅途之夜。诗人一叶轻舟,早早就从清溪驿出发,朝着三峡飞驰而去,没有多久,就将要到达渝州。末句中的“君”有的说是诗人在峨眉山的友人,有的说是峨眉山月。仔细玩味这句诗,“思君不见”与“下渝州”似有因果关系:这位思念而不得见的友人似正在渝州,所以诗人才要“下渝州”去看望他。

   这首诗把纪行、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全诗始终围绕峨眉山月抒情,山吐明月,水流月影,月下行舟,明月渐隐,其中引发了丰富的意蕴:山月随人万里,夜夜可见,而“思君”却“不见”,感慨更深;明月可亲不可近,可望不可即,是思友思乡的象征。

   全诗共二十八字,诗的首句写天空明月静景,次句写江中明月动景,上下相映,动静相衬,构成了一种沁人心脾的幽美明亮的境界。第三句连用两个地名,既点明了出发地点和将要达到的目的地,语调显得轻快而急促,表现了诗人爽朗奔放的性格。末句笔锋一转,“下渝州”点明行舟将到的地点,也意味着船行很远了,“思”的情绪也就产在了。全诗运笔清新,风神别具,读来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