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 【唐】李白?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它的表达作用是 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
李白的送友人的特点?
李白的送友人是一道送别诗。友人不详是何人,但从诗中可看出二人感情甚笃。李白生性狂放不羁,有侠肝义胆、仙风道骨。平生浪迹天涯,交游甚广,从天子以至于无可考之庶人,皆有知己,有不逆之交,反映在他的诗歌中就有许多送别诗、酬答诗。
李白的送友人诗句填空?
送友人
唐代 ·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李白的救字?
在仄平脚句式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如果没用平声,那么就会犯孤平,孤平可是近体诗大忌。为了不影响意境和诗的整体形象,或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平声字替代,那个地方非得用个仄声字,怎么办呢?若遇这种情况,可以在句子的倒数第三字,即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补偿一个平声字来救。
具体来说就是:在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则在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如此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种情况也叫“孤平自救”。
秋歌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
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
送友人李白首联?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友人李白平仄分析?
这首诗颔联出句第三字“一”应平而仄,对句中的“万”没有进行“拗救”;尾联出句第一字“挥”为平声,仍合乎平仄格式,而第三字“自”应平而仄,对句第三字“班”以平替仄,进行了拗救。
除了讲究单句的平仄,律诗同样还讲究各句之间的“对”与“黏”,全诗四联中,出句和对句的第二字互为平仄,此为“对”,尤其是首联和颈联,出句与对句平仄完全相反;后联出句的第二字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同,此为“黏”,如颔联的“地”和首联的“水”同为仄而黏。
李白《送友人》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玄宗天宝末(约754年)李白在安徽宣城送别友人时所作。
李白送友人的诗句,古诗?
李白送友人的诗句,最著名的有两首,分别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赠卫八处士》: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赠卫八处士》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更无人相伴。
出没泉山间,岁寒又作客。
注:其中,第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送给他的同窗好友孟浩然的,他们共同游览黄鹤楼之后,李白便写下了这首诗表达离别之情。第二首《赠卫八处士》是李白寄托给故交卫八的心情,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悲伤和思乡之情。两首诗都充满了离愁别绪、恻隐之意,感染了后人。
李白《送友人》的背景与分析?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