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敕勒歌(北朝民歌)、回乡偶书(贺知章)、凉州辞(王之涣)、出塞.夜宿德江(王昌龄)马上要`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凉州辞(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需怨扬柳
春风不渡玉门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宿德江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二、敕勒歌????
chì lè chuān yīn shān xià 敕 勒 川 ,阴 山 下。 tiān sì qióng lú lóng gài sì yě 天 似 穹 庐 ,笼 盖 四 野。 tiān cāng cāng yě máng máng fēng chuī cǎo dī xiàn niú yáng 天 苍 苍, 野 茫 茫, 风 吹 草 低 见 牛 羊 。 注意:“见 jiàn” 应读 xiàn 【背景】 公元4到6世纪,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 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作品,大约是传入南朝后由乐府机关采集而存的,传世的约有六十多首。这些歌谣风格豪放刚健,抒情爽直坦率,语言质朴无华,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 中国古代敕勒族民歌。为古词。敕勒,秦汉时称丁零,魏晋南北朝时南方人又称之为高车。主要居住在大漠南北,即今蒙古草原。《敕勒歌》最早见录于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本为鲜卑语,北齐时译为汉语。辞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此歌约产生于429~449年,即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伐破柔然期间。这是一首歌唱家乡、歌唱草原的牧歌,全歌苍劲豪莽,抑扬畅达,以致千古传唱。 【年代】
三、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富饶美丽的敕勒川,就在阴山脚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空好像庞大的圆帐,笼罩著广阔的旷野.)
天苍苍,野茫茫,
(蓝蓝的天空辽阔无际,绿色的草原广阔无边,)
风吹草低见牛羊.
(微风过后,草儿低垂,露出成群的牛羊.)
四、敕勒歌的诗歌体裁是?
《敕勒歌》的文学体裁: 民歌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开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三句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敕勒歌
作者:佚名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希望能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