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现代诗

徐志摩的现代诗歌 徐志摩的现代诗歌短诗

2023年07月13日 20:49:231

徐志摩现代诗歌?

著名诗歌有:

1.《再别康桥》是一首写景的抒情诗,其抒发的情感有三:留恋之情,惜别之情和理想幻灭后的感伤之情。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2、《偶然》,此诗是诗人对人生、情感的深切感悟。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3.《雪花的快乐》,诗人借雪花的纯洁,飘逸,潇洒,自由等特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抒写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向往。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4.《翡冷翠的一夜》,它是以细腻的笔调,对一种复杂情感思绪的铺叙。

你真的走了,明天?

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迟早有那一天;

你愿意记着我,就记着我,

要不然趁早忘了这世界上有我。

5.《朝雾里的小草花》,诗人善于捕捉灵感,借物抒情,对这小草花寄寓了敬意,充满了爱。

  这岂是偶然,

  小玲珑的野花!

  你轻含着鲜露颗颗,

  怦动的,象是慕光明的花蛾。

徐志摩描写水面的现代诗歌?

《乡村里的音籁》

现代-徐志摩

小舟在垂柳荫间缓泛,

一阵阵初秋的凉风,

吹生了水面的漪绒,

吹来两岸乡村里的音籁.

我独自凭着船窗闲憩,

静看着一河的波泛,

静听着远近的音籁,

又一度与童年的情景默契!

这是清脆的稚儿的呼唤,

田野上工作纷纭,

竹篱边犬吠鸡鸣,

但这无端的悲鸣与凄婉!

白云在蓝天里飞行,

我欲把恼人的年岁,

我欲把恼人的情爱,

托付与无涯的空灵——消泯,

回复我纯朴的,美丽的童心,

像山谷里的冷泉一勺,

像晓风里的白头乳鹊,

像池畔的草花,自然的鲜明。

徐志摩的散文?

徐志摩著名散文一:云游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

  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

  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

  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

  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徐志摩著名散文二:偶 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徐志摩的子女?

徐志摩有一个儿子,叫徐积锴。但其实徐志摩还有一个儿子,叫徐德生,一个在德国出生的孩子。他与林徽因、陆小曼无关。

1920年,徐志摩与原配妻子张幼仪的儿子阿欢(徐积锴)已经三岁了(1918年生,虚岁三岁)。日夜思念徐志摩的张幼仪,接到了徐志摩的一封信,一封让她不敢相信,却又非常期待的信。徐志摩让张幼仪前往国外一起生活。于是,怀着又惊又喜的心情,张幼仪踏上了驶往徐志摩的轮船。

可能是信件太慢,可能是轮船太慢,等张幼仪见到自己思念已久的丈夫时,张幼仪所不知道的是,这时候的徐志摩,已经在追林徽因了。张幼仪一眼就看到人群中的徐志摩,穿着瘦长的黑色毛衣,脖子上围着一条白丝巾。虽然张幼仪从来没有看过徐志摩穿西装的样子,但张幼仪却依旧能一眼就认出这个自己无数个夜晚,都在思思念念的人。

可能是上天不公,张幼仪来到徐志摩的出租屋后,就一直呆在出租屋里。徐志摩经常早出晚归,很少陪伴在异国他乡孤独无依的张幼仪。不久,张幼仪怀孕了。可这时候,徐志摩却为了能够娶林徽因,而跟正在怀孕的张幼仪提离婚。徐志摩千不该万不该,在已经不爱张幼仪的情况下,还让她怀孕。后来,张幼仪幸亏得到哥哥张君励的帮助,在德国生下了二儿子彼得(徐德生)。

1922年,张幼仪和徐志摩正式在柏林签字离婚,这或许是中国史上第一桩根据《民法》的西式文明离婚案。这一次,也是徐志摩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二儿子彼得。可是没想到,刚出生的彼得身体虚弱,1925年,在3岁的时候,就死于腹膜炎。后来张幼仪回国,将彼得的骨灰带回国内,葬在海宁的硖石(徐志摩的老家)。墓碑上的字,还是梁启超题的:徐德生之墓。

徐志摩的师父?

国学大师梁启超,得意的学生中有著名诗人徐志摩。1921年,48岁的梁启超先生应张伯苓校长之邀,到南开大学主讲《中国文化史》。当时年仅25岁的徐志摩,也随梁先生到南开大学作过学术演讲。徐志摩对恩师梁启超极为崇敬爱戴,曾说:“先生之文章矫若神龙之盘空,力可拔山,气可盖世,淋漓沉痛,固不独志摩之低首慷慨,举凡天下之有血性之人,无不攘胜激发,有不能自已者矣!”据说窃国大盗袁世凯最怕两支笔:一支是梁启超,一支是章太炎。袁曾说:“这两支笔,笔力千钧,抵得上几个师的军队!”

1924年,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是当时中华文坛的一件盛事。泰氏访华期间,有以梁启超、徐志摩师生为主角的三件事,至今仍为海内外文人津津乐道。一是以“松竹梅”为妙喻的报道,二是梁启超为泰戈尔取名,三是梁公为徐志摩撰写集句联。

是年4月12日,中国文化界在北京天坛的草坪上举行盛大的欢迎会。徐志摩和女诗人林徽音代表东道主负责迎接招待,徐志摩担任泰戈尔英语演讲的翻译,泰戈尔由林徽音搀扶出场。当时的《天坛史话》记载:“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有如苍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泰戈尔鬓发皆白,长髯飘拂,恰似一棵不老松。林小姐搀扶老诗人登台,红颜白发相映成趣,再加上面容清癯、身材颀长的徐志摩,把三人喻之为“松竹梅”,可谓传神之笔。

是年5月8日,适逢泰戈尔六十四岁华诞,中国文化界举行隆重大会为他祝寿。梁启超任主席,胡适致词,并由徐志摩、林徽音等演出泰戈尔的短剧《屈忒拉》助兴。席间,泰戈尔请梁启超为他取一个中国名字。梁启超为泰戈尔取名为“竺震旦”——“竺”代表印度,印度古名天竺;“震旦”代表中国,从前印度人称中国为震旦(支那的音译)。梁氏发表了两分钟的即席演说,精辟而深刻地阐释了命名的由来和中印文化的渊源。演说赢得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充分显示出梁启超的学养、睿智和机敏。

泰戈尔到北京后,曾由徐志摩陪同到法源寺赏丁香,在二三十年代,北京宣武门外的法源寺遍种丁香树,丁香之盛在海内外闻名遐迩,所谓“香雪海”的美誉盖出于此。那天,徐志摩陶醉于丁香之美,竟在树下吟诵,做诗一夜。此事在当时文坛广为流传。梁先生得知后,在北海公园内松坡图书馆,以8尺巨宣书就楹联一副,赠徐志摩,联云:

临流可奈清癯,第四桥边,呼棹过环碧;

此意平生飞动,海棠影下,吹笛到天明。

此联依次把宋代词家吴文英、姜白石、陈西麓、辛弃疾、洪平斋、陈与义的词句集辑而成。梁先生喜撰集句联,流传下来的竟有300多副。梁任公本人对这副集句联颇为得意,他说:“此联极能表出志摩的性格,还带着他的故事。”的确,联语活画出徐志摩真诚的性情和浪漫的经历,浑然天成,清幽空灵,耐人寻绎,不愧为力作。

1922年,徐志摩在为追求爱、自由和美的“单纯信仰”的驱使下,向原配夫人张幼仪提出坚决离婚的请求:“勇决智断,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痛苦,始兆幸福,皆在此矣。”虽然离婚成功了,但他的恋爱之路却布满荆棘。

1923年1月2日,梁公写长信对志摩进行恳切的劝导。提出两点:一、“万不容以他人之苦痛,易自己之快乐”;二、“恋爱神圣……可遇而不可求。……所梦想之神圣境界恐终不可得,徒以烦恼终其身已耳”。

志摩回信,也谈了两点:一、不承认自己把他人的苦痛换来自己的快乐;二、承认爱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自己却不得不去追求,并坚定地表白:“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海公园漪润堂举行盛大婚礼,“五四”时代的名流几乎全都到齐,徐志摩恭请恩师梁启超担任证婚人。梁先生对徐志摩的才华和人格赞许有加,但对他追求“美与爱与自由”的人生信仰,不以为然却又无可奈何。这次勉强被拉来作证婚人,他只得在婚礼上面带微笑地致词:“我的学生徐志摩,什么都好,就是不该找我当证婚人,希望不要再有下回了!”

梁启超晚年多种疾病并发,但还坚持讲演、著述,他说:“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台。”学界泰斗于1929年病逝,享年56岁。

两年后,“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因所乘飞机失事遇难,年仅35岁

徐志摩的妻子?

首先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张幼仪。张幼仪出身名门,属于大家闺秀型。她漂亮温和,端庄贤淑,十五岁的时候就嫁给了当时还不怎么出名的徐志摩,婚后待在老家侍奉公婆。她深爱着徐志摩,一生都没有走出徐的世界。可惜,他们经历了七年之痒后最终离婚了,他们的和平离婚曾轰动一时。离婚后,张幼仪先在大学教书,后来又担任了女子银行的副总裁,还和徐家共同经营事业。后来她还给徐志摩的父亲送终,帮徐志摩出版了文集。

林徽因是徐志摩生命中第二个重要的女人。林徽因家世显赫,才貌双全,是著名的建筑师和诗人,在建筑学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徐志摩刚见到她的时候,就觉得自己好像已经恋爱了。他们认识后书信往来频繁,徐志摩疯狂地追求着林徽因,但是最后他们没有在一起。徐志摩死后,从飞机失事的地方拿回来的残片,林徽因一直保存到死。从这一点她对徐志摩的缅怀可见一斑。

陆小曼是徐志摩最后一个重要的女人。她也出身名门,多才多艺。虽然她与徐志摩的婚姻不被祝福,但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在一起,徐志摩也全力维护她,她可以说是真正地得到了徐志摩。徐志摩英年早逝后,陆小曼誓言不再嫁人,一直保持着徐夫人的身份。她的这种心志很令人敬佩。

徐志摩的诗?

《黑夜旅途》——徐志摩

比列车更先投入远方的总会有另一个目的地

比暮色更先踏上羁旅的是你我皆无所归依

它载着与生俱来的陌生和瓜熟蒂落

以及一条银色武昌鱼泅渡的困顿

驶向身体拥塞最深处

而我时刻蛰伏

群星那样不时闪烁泪光

徐志摩的情人?

在与徐志摩有过暧昧关系的女人中,论名望、论成就、论地位,与另一个人相比,连林徽因和陆小曼也只能甘拜下风。她就是美国著名作家,史上唯一普利策奖与诺贝尔奖双料获得者赛珍珠。

以下是刊登于1993.11.15日文汇报上的一篇文章,题为《赛珍珠与徐志摩的一段恋情》。

泰戈尔老人第一次访华时,一位中国青年开始为泰戈尔翻译。赛珍珠用略带挑剔的目光审视着这位名叫徐志摩的中国青年:他为泰戈尔老人担当翻译显得稚嫩了些,而且……而且他的外表显得过于潇洒了些。但是她很快被震惊了。这个看上去过于潇洒的青年一开口翻译就显得沉静而持重。

一九二四年,四月十八日。朋友们都来向出版了《大地》一书的赛珍珠庆贺。赛珍珠一袭中国旗袍迎接宾客光临。她第一次以作家身份出现在人群中。徐志摩匆匆地从上海赶来参加聚会。现在他们俩都是南京中央大学英美文学课的教师。虽说徐志摩同时还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但他们仍然常有机会见面。“谢谢你从上海赶来参加我们的聚会,徐志摩先生。”赛珍珠握住徐志摩的手,两眼充满感激。她知道,这个白天,他在光华大学有三个小时的授课任务。他一定是一下课就奔向了火车站。现在,他及时来到了她的身边。她看见他袖头上还粘着些微的粉笔屑。几乎没做一点儿思考,她抬起一只手轻轻替他将粉笔屑掸了去。

徐志摩在这个瞬间怦然心动:他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中外女人,文艺界的,知识界的,实业界的,非上流社会的,甚至曾跟朋友一同去过妓院……但是她似乎与众不同!那些女人大多是在仰视他,不懂得跟他平起平坐地用心交谈,从不……不经意地为他掸去袖口的粉笔屑……

赛珍珠含泪微笑,这个晚上生活再次变得美妙可人。这个成熟的女人突然之间像小姑娘一样心慌意乱。

徐志摩的《决断》?

决断(徐志摩) 我的爱: 再不可迟疑; 误不得 这唯一的时机, 天平秤—— 在你自己心里, 哪头重—— 法码都不用比! 你我的—— 哪还用着我提? 下了种, 就得完功到底。

生,爱,死—— 三连环的迷谜; 拉动一个, 两人就跟着挤。老实说, 我不希罕这活, 这皮囊,—— 哪处不是拘束。要恋爱, 要自由,要解脱—— 这小刀子, 许是你我的天国! 可是不死 就得跑,远远的跑 谁耐烦 在这猪图里捞骚? 险—— 不用说,总得冒 不拼命, 哪件事拿得着? 看那星, 多勇猛的光明! 看这夜, 多庄严,多澄清! 走罢,甜, 前途不是暗昧; 多谢天, 从此跳出了轮回!

徐志摩的资料?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浙江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