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菊的教学设计评析?
《菊》教学设计
古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译文:菊花盛开的时候,香气四处飘溢。它的花瓣呈丝状或是爪状。它的颜色有黄、白、 赭、红等。种类很多。它天生不怕寒冷,严霜来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零了,只有菊花开的最为茂盛。
教学目标:
1. 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古文大意。
2. 诵读古文,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整体感知内容。诵读古文,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背诵《荷》
2、复习小古文的学习步骤
一初读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质疑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三理解 明确词语、句子的意思,了解篇章大意
四背诵 熟读成诵
五拓展
3、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出示谜语:小朋友们,先给你们猜个谜“菊花:瓣儿弯弯像卷发, 寒风冷雨它不怕。百花凋谢它开花,中秋时节到万家。——猜一植物”《菊》
(1)用一句简单的话说一说,你从哪猜出是菊花的?
(2)说说你眼中的菊花,可以用上自己熟悉的词语来描述菊花的外形与颜色
4、揭题:菊花这么美,难怪古人也非常喜欢,还为它写下了诗词和文章,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其中的一篇——《菊》,板题,齐读。
二.学习
1、 出示小古文:这篇小古文是怎样描写菊花的呢?听老师来给大家读一读。
(1)范读。
(2)数数几句话。 4句
(3)请你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试着把句子读通顺,读准确。
(4)分句指导读正确读流畅。
领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女生读第三句。领读第四句。
(3)齐读。
2、 精读古文:
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着读着,我们与古文的距离近了,读着读着,古文的意思也越来越明白了。请你们再仔细读读全文,想一想,古文中的四句话分别写了菊花的哪些方面?
板书:香味、形状、颜色、品性。
3、质疑理解:概括得真好,我们一起来细细读文,品品菊花。通过上面的诵读,说说你还有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吗?
重点指导理解词语:“溢、或、赭、惟”的意思。
句子:“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4、熟读成诵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诵小古文,用自己的朗读让读者感受到菊花的“清香四溢、姿态万千、五彩缤纷及不畏严寒的品质”。
(2)指名读,师生互评。
(3)经典的古文不仅可以读出感情,还能读出韵律呢?想试试吗?
举起双手,和同桌一起拍手诵读。先自己试试。
(4)全班齐拍手诵读。
三、拓展,古今对比
1、师:一年级时,我们学了《看菊花》,你能从《看菊花》中找出两句和这句古文意思一样的句子吗?
(1)出示:
星期天早晨,爸爸妈妈带我去公园看菊花。
公园里的菊花好看极了。黄的,白的,淡绿的,紫红的,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
爸爸说:“天冷了,许多花谢了,可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大家都很喜欢它。”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菊花更好看了。
(2)交流:它们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天冷了,许多花谢了,可菊花一点儿也不怕冷。
师总结:大家真聪明,对照学过的文章理解古文,也是我们学习小古文的方法。
2、菊花不仅美而香,而且一点儿也不怕冷。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它。
让我们用朗读来夸夸它。谁愿意来试试?真是一株不怕冷的菊花,真勇敢。
真是一朵傲然霜雪的菊花,真坚强。
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菊花的品性。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对不怕冷的菊花情有独钟。就像陈毅元帅,也写了一首诗歌《秋菊》,跟老师来读一读。
秋菊能傲霜,
风霜重重恶。
本性能耐寒,
风霜其奈何!
四.作业:
这节课,我们品读了菊花,爱上了菊花。课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写菊花,可以像平时写话那样写,也可以仿写古文。
五.板书:
菊
香味 清香四溢
形状 如丝如爪
颜色 或黄 或白 或赭 或红
种类繁多
品性 耐寒
李商隐的诗词《菊花》赏析
【 #诗词鉴赏# 导语】《菊花》是一首借物抒怀的诗。诗人着墨不多,只“融融冶冶”四字就道出了黄菊给人视觉、触觉的享受。下面就和 无 一起来欣赏下李商隐的诗词《菊花》,欢迎阅读!
《菊花》
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赏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这两句单写菊花的色彩。紫菊是暗淡轻浅的,黄菊是鲜艳明丽的。“暗暗”写出紫菊的色彩并不明丽,“淡淡”指其色浅淡不浓艳。这是紫菊给作者的直观感受,作者连用叠词,突出对淡雅的紫菊的喜爱。而黄菊就不同了,它是那种很鲜亮的黄色,是“融融冶冶”的。“融融”即和暖之意,是触觉;“冶冶”艳丽之意,是视觉,这两个词连用就显得极为精妙,因黄色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诗人在视觉里就获得了触觉的感受,这就是通感的效果。
这样的菊花,“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它有陶公篱旁的雅色,又有罗含院里的淡香。这两句谓菊花品质高尚。“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它不畏霜露,却担心夕阳。意指菊花不怕重露繁霜的打击,怕的是时光流逝,它不得不衰老枯萎。“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但愿它枯萎后,制成美酒,盛在精巧的鹦鹉杯中,来到高贵的宴席之上。
作者眼中的菊花不是避世隐逸的,它是无私奉献的。这里,诗人以菊花自喻,表达了他自己虽屡遭挫折,仕途失意,但并不灰心失望,担心的就是时光流逝,抱负不能施展,以虚度了年华。表明了自己不甘隐逸,苛求用世的愿望。
扩展阅读:李商隐的文学成就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且能疏密相间,读来令人回肠荡气。幼年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隐的世界观基本上属于儒家体系,其人生态度是积极入世、渴望有所作为的。同时,他颇能独立思考,很早便对“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的说教不以为然,甚至萌生出“孔氏于道德仁义外有何物”这样大胆的想法。在诗歌创作上,他起初醉心于李贺奇崛幽峭的风格和南朝轻倩流丽的诗体,曾仿照它们写了许多歌唱爱情的诗篇,如《燕台》、《河阳》、《河内》等。待屡次下第和被人谮毁的遭际向他显示了人生道路的崎岖不平,他的诗便开始表现出愤懑不平之气和对社会的某些批判。大和末,甘露之变以血淋淋的现实打开他的眼界,使他在思想上和创作上都大进一步。这时他写的《有感二首》、《重有感》等诗,批判腐朽政治已相当深刻有力。
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其中《韩碑》、《行次西郊作一百韵》、《随师东》、《有感二首》等,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色。《富平少侯》、《北齐二首》、《茂陵》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扩展阅读:李商隐的诗歌特点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此外李商隐将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运用到了极致,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诗歌成就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言律绝。他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的第二座里程碑。
李商隐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如《重过圣女祠》借爱情遇合,于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春雨》将李贺古体诗的奇艳移入律诗,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意象极美。但他的诗中因爱用僻典,诗的整体意旨往往隐晦。其次,李商隐将人生慨叹的抒写向更深细隐晦方面发展,善于用艳丽精工的艺术形式表达惆怅落寞的情绪,诗中充满了迷茫与悲凉的体验,作品深婉精丽、韵味深厚,“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富有象征暗示色彩,有一种朦胧美。如《锦瑟》,关于其诗意,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寄托说、恋情说、听瑟曲说、编集自序说、自伤身世说等多种解释,表达幽微深远,具有朦胧美。再次,他的诗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其心灵的象征,是一种纯属主观的生命体验的表现。李商隐的七绝如《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夜雨寄北》、《夕阳楼》等,较多抒写身世之感,感情细腻,意境婉约,诗中贯穿着身世和时世的悲感,具有沉痛凄切的抑郁情调和忧伤美,在艺术上更是细美忧约、沉博绝丽,在精工富丽的辞藻中,朦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情思,成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