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现代诗

《无题》全诗解释

2023年06月10日 06:31:261

《无题》全诗解释

无题诗的解释

以“无题好租”为标题的诗。 张采田 《李义山诗辨正・无题四首》:“无题诗格,创自 玉溪 。此体只能施之七律,方可 婉转 动情。”

词语分解

无的解释 无 (无) ú 没有,与“有” 相对 ;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 无故 )。无方(不得法,与“ 有方 ”友启兆相对)。无非(只,不过)。 无动于衷 。 无所适从 。 有 笔画数:; 部首 题诗的解释 .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 器皿 之上 。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 拾遗 》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 故人 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旁圆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少儿唐诗三百首朗诵: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这篇关于少儿唐诗三百首朗诵: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是 无 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简介】

《无题・其一》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艳情诗,诗中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首联写有约不来的怨思,上句说负约,下句写梦见醒来已经天明。颔联写远别,上句写远别思念成搭袭弯梦,下句写醒后寄书。颈联写往昔爱情生活成了幻梦,上句写褥衾可见,下句写香帐可闻。末联写其人已远,情虽深挚,也不得不恨。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李氏的艳情诗,善于把生活的原料,提炼升华为感情的琼浆玉露,使其超脱亵俗味,臻于完美。然而,也因此,李诗却比较深奥费解。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远隔天涯的女子的痛苦思恋。诗人在梦中与恋人失之交臂,醒来之后便陷入无尽的怅惘之中知闷。痛楚的呼唤已无济于事,于是提笔急书,寄情文字,却发现纸上竟是些淡淡的字迹。待到急迫的心情平息下来,诗人借着残烛的余光,遥思独居闺房的恋人,描画出迷人的场景,“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烛光半笼于翡翠与金丝的烛帷之中,光焰黯淡而柔和;由麝香熏过的芙蓉帐散发着淡淡的幽香,给华丽的景物蒙上了一层朦胧色彩,整个室内充满了令人沉迷消魂的韵味,具有一种虚幻的审美效应。由此烘托出两地相思者的孤寂与凄凉的心绪。

【原文】

《无题・其一》

作者: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注解】

1、半笼:半映。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2、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长恨歌》:“悲翠衾寒谁与共。”

3、麝:本动物名,即香獐,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作香料。这里即指香气。

4、度:透过。

5、绣芙蓉:指绣花的帐子。

6、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后也以此典喻“艳遇”。

7、蓬山:蓬莱山,指仙境。

【韵译】

你说来相会是空话,别后不见踪影;醒来楼上斜月空照,听得晓钟初鸣。

梦里为伤远别啼泣,双双难以呼唤;醒后研墨未浓,奋笔疾书写成一信。

残烛半照金翡翠的被褥,朦朦胧胧;麝香熏透芙蓉似的纱帐,软软轻轻。

当年的刘郎,早已怨恨那蓬山遥远;你去的所在,要比蓬山更隔万重岭!

【讲解】

《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是晚唐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无题四首》的第一首,抒发一位男子对身处天涯海角的情人的思念之情。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她说要来相会,其实是句空话。自从上次离去后,就再也不见踪影。“我”在楼上苦苦等待,直到月上西楼,五更钟响。这两句写诗人等待情人赴约时的焦灼与惆怅。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诗人在睡梦中由于梦见远别,悲啼不能自已,于是梦醒后马上提笔写信,心情急切,连墨还没有研浓就急着动笔了。这两句极写相思之深。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烛光照亮了半边绣有金翡翠的灯罩。兰麝芳香,殷殷浸过绣有芙蓉花的被褥。富丽豪华的生活,更反衬出心绪上的孤寂。金翡翠,指上面绣有翡翠的灯罩。绣芙蓉,指绣有芙蓉花的被褥。两者都是古代诗词中爱情的象征。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刘郎,指东汉时的刘禅陪晨。传说刘晨和阮肇于永平中同入天台上采药,遇见两位仙女,成为眷属,居留半年,回家之后,子孙已历七世。重返仙境,已不可复至。一说是汉武帝服药求仙的典故。蓬山,仙山之一,此指情人所居之地。这两句中,作者以刘郎不能复还仙境喻指与恋人不能相见。。

这首无题诗写与所念的女子远隔天涯,相会无期,情调感伤。如果说“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还透出些许渺茫的希望的话,那么“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则是毫无希望的企盼了。诗中景物清晰明净而意境迷离朦胧,如“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写的虽然是常见的梦会和寄书情事,但作者能反用其意,构思极巧妙,富有表现力;而“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句中的“半笼”和“微度”两个词,又十分恰当地写出若有还无的温馨感觉,可谓神来之笔,极能见李商隐遣词造句之功。人们向来以“深情绵邈”和“绮丽精工”来评说李商隐的无题诗,确非虚语。

“来是空言去绝踪”,起得很突兀,写“来”是陪衬,是假的。写“去”是主,是真事。所思既不来,空待着的是“月斜楼上五更钟”,三、四两句实是写梦既不成,书亦难达。“啼难唤”,“墨未浓”,均系反语见意,实则情态执著,有无可奈何之感。五、六两句,系虚拟想象之词,描摹闺中陈设及帐褥之华丽光彩香艳,这样美好境地,徒为想象而已。末两句,“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用汉武帝追求仙山不达的典故,但末句则更进一步地扩荡开来,写离愁真是无边无际。(金启华《百家唐宋诗新话》)

【评析】

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凌空而起,次句“月斜楼上五更钟”宕开写景,两句若即若离。这要和“梦为远别啼难唤”联系起来,方能领略它的神情韵味。远别经年,会合无缘,夜来入梦,两人忽得相见,一觉醒来,却踪迹杳然。但见朦胧斜月空照楼阁,远处传来悠长而凄清的晓钟声。梦醒后的空寂更证实了梦境的虚幻。如果说第二句是梦醒后一片空寂孤清的氛围,那么第一句便是主人公的叹息感慨。

颔联出句追忆梦中情景。“梦为远别啼难唤”,远别的双方,梦中虽得以越过重重阻隔而相会;但即使是在梦中,也免不了离别之苦。梦中相会而来的梦中分别,带来的是难以抑止的梦啼。这样的梦,正反映了长期远别造成的深刻伤痛,强化了刻骨的相思。因此对句“书被催成墨未浓”写梦醒后立刻修书寄远。在强烈思念之情驱使下奋笔疾书的当时,是不会注意到墨的浓淡的,只有在“书被催成”之后,才意外地发现原来连墨也成磨浓。

梦醒书成之际,残烛的余光半照着用金钱绣成翡翠鸟图案的帷帐,芙蓉褥上似乎还依稀浮动着麝熏的幽香。六、七句对室内环境气氛的描绘渲染,很富有象征暗示色彩。刚刚消逝的梦境和眼前所见的室内景象在朦胧光影中浑为一片,分不清究是梦境还是实境。烛光半笼,室内若明若暗,恍然犹在梦中;麝香微淡,使人疑心爱人真的来过这里,还留下依稀的余香,上句是以实境为梦境,下句是疑梦境为实境,写恍惚迷离中一时的错觉与幻觉极为生动传神。

幻觉一经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室空人杳的空虚怅惘,和对方远隔天涯、无缘会合的感慨。尾联借刘晨重寻仙侣不遇的故事,点醒爱情阻隔,“已恨”“更隔”,层递而进,突出了阻隔之无从度越。

全篇围绕“梦”来写离别之恨。但它并没有按远别――思念――入梦――梦醒的顺序来写。而是先从梦醒时情景写起,然后将梦中与梦后、实境与幻觉来柔合在一起,创造出疑梦疑真、亦梦亦真的艺术境界,最后才点明蓬山万重的阻隔之恨,与首句遥相呼应。这样的艺术构思,曲折宕荡,有力地突出爱情阻隔的主题和梦幻式的心理氛围,使全诗充满迷离恍惚的情怀。

【点评】

这是一首艳情诗。诗中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首联写有约不来的怨思,上句说负约,下句写梦见醒来已经天明。颔联写远别,上句写远别思念成梦,下句写醒后寄书。颈联写往昔爱情生活成了幻梦,上句写褥衾可见,下句写香帐可闻。末联写其人已远,情虽深挚,也不得不恨。

李商隐的艳情诗,善于把生活的原料,提炼升华为感情的琼浆玉露,使其超脱亵俗味,臻于完美。然而,也因此,李诗却比较深奥费解。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远隔天涯的女子的痛苦思恋。诗人在梦中与恋人失之交臂,醒来之后便陷入无尽的怅惘之中。痛楚的呼唤已无济于事,于是提笔急书,寄情文字,却发现纸上竟是些淡淡的字迹。待到急迫的心情平息下来,诗人借着残烛的余光,遥思独居闺房的恋人,描画出迷人的场景,“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烛光半笼于翡翠与金丝的烛帷之中,光焰黯淡而柔和;由麝香熏过的芙蓉帐散发着淡淡的幽香,给华丽的景物蒙上了一层朦胧色彩,整个室内充满了令人沉迷消魂的韵味,具有一种虚幻的审美效应。由此烘托出两地相思者的孤寂与凄凉的心绪。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858),男,汉族,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生【玉溪(xi)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于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进士及第。曾任弘农尉、佐幕 府、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早期,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于郑州荥阳(今荥阳苜蓿洼村)。据《新唐书》有《樊南甲集》二十卷,《樊南乙集》二十卷,《玉溪生诗》三卷,《赋》一卷,《文》一卷,部分作品已佚。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3]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Y,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令(今河南获嘉县)。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施蛰存认为,李商隐的诗的社会意义虽然不及李白、杜甫、白居易,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因为爱好李商隐诗的人比爱好李、杜、白诗的人更多。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入李商隐的诗作22首,数量仅次于杜甫(38首)、王维(29首)、李白(27首),居第四位。这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户晓,由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通民众中的巨大影响。

晚唐时期,韩⑽馊诤吞蒲迩丫甲跃跹袄钌桃氖璺绺瘛5搅怂未袄钌桃氖司透嗔恕>菀钝扑担骸八稳似呔蟾叛Ф鸥φ呤擦撸Ю钌桃呤踩摹!保ā对罚┍彼纬跗诘难钜凇⒘躞蕖⑶┭莸热俗诜钌桃;ハ喑停非蟠窃寤馈⒍哉坦ふ⒖辛艘徊俊段骼コ瓿罚怀莆骼ヌ濉T诘笔逼挠杏跋臁4送猓醢彩岳钌桃财兰酆芨撸衔囊恍┦鳌八淅隙盼抟怨病保ā恫炭矸蚴啊罚M醢彩救说氖璺绺褚裁飨允艿嚼钌桃挠跋臁

明朝的诗人从前、后七子到陈子龙、钱谦益、吴伟业,都受到李商隐的影响。明清二朝喜欢写艳情诗的人更是专学李商隐的无题诗,例如明末的王彦泓的《疑云集》和《疑雨集》(注:《疑云集》是否为王彦泓作品集,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清代中期的黄景仁的一些优秀的“绮怀”诗。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小说中的香艳诗也是受到他的影响。

关于李商隐对后世的影响,可以参看吴调公《李商隐对北宋诗坛的影响》、《李商隐在清代的余波绮丽》、王玉祥《李商隐对苏曼殊诗的影响》、王兆阳《论李商隐的诗对词的独特风格形成的影响》、刘学锴《李商隐诗与唐宋婉约词》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