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的诗,一曲清新隽永的歌谣》
在当代诗人中,我独钟爱于顾城的诗歌。有人说他是童话诗人,有人说他的诗朦胧晦涩,有人说他的诗视野狭小,不够博大精深,更有人说,他的诗但凡识字的人都能体会。但在我的心中,他是一个,有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的天才诗人。如何读懂他的诗,感知那种童话般的奇美。
一,抓住主题。以为他的诗,每一个意象都像诗弦上跳动着的一个音符。
他的诗主题鲜明,意象清新含蓄,意境幽远奇美,总会使人浮想联翩,久久地回味。读他的诗,仿佛在拈拾一颗遗失了的童心。这一切,也许“只有影子懂得,只有风能体会,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还在心花中纷飞。”在题为《别》这首诗中,他把一个不同的分别的意境,以不同的意象非常形象地表达出来,“就像水中的落花,就像花上的露水。”在《一代人》中,他以形象生动的两句话,就概括了一个时代的特征,“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其实他的诗并不朦胧,宛如林间小溪,欢快而凄美地流淌着。
二,触摸诗心。触摸他那颗永不衰老的质朴纯洁的童心。
正如诗人所说,他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他在大西北粗旷的土地上耕耘着,画着。他把人生、爱情想的很美很美,他在大地上画满了明亮的窗子,他还有一扇明亮的门,门开着,太阳暖暖地照着,门前的小草好绿好翠。他能听到“鸟和树叶的赞美,木锯的节拍”,能看见停泊在河湾里的乌蓬船,享受着花香和雾的涌泉。在这间小屋里,他捕捉着如夜雨余滴一样的灵感,编织荆条一样整齐的诗行。他怀揣一颗童心,带着复归自然的愿望,在大地上寻找春天遗失的那颗红樱桃……只有走近他,去触摸他那颗跳动的童心,才能领略他所营造出的那种诗意的美。
顾城的诗语言精练朴素,节奏简洁明快,这与他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是离不开的。他的诗主要是以八二年前后的作品见长,而后期的作品,不但晦涩难懂,而且丢失了那种内在的韵律所萦绕着的意境之美。不难发现,新诗,就是在朦胧诗的影响下,走向了无人问津的死角。顾城,北岛,舒婷,海子,食指等朦胧诗派的翘楚,当他们脱离了原先传统文化的优点(简洁凝练的语言,通畅优美的韵律),头顶上的光环也就慢慢地失色。新诗发展的方向,他们不失为是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