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当代诗

探究泰戈尔诗歌爱的哲学有什么意义

2023年03月22日 05:16:031

爱的哲学形成了泰戈尔独特的女性观念和感情世界。在泰戈尔看来,女性本身体现出的就是爱,这种爱本来就是和谐的、完满的。他给了这种爱一个名字――娜丽妮,发现自己从这个符号中得到的爱情远比占据符号位烂世置的人重要,这个符号是那样和谐与圆满,成了他心中的“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泰戈尔的人生中还有一位西方女性――奥坎波。“爱即合一”是她对泰戈尔的爱的理解,但这个公式本身就很含混,使她一直徘徊在灵与肉、神圣与世俗的漩涡中。

印度人的意识被树木和森林充溢,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古印度“梵我一如”思想形成的根源。泰戈尔爱慕大自然,大自然不仅是泰戈尔心中的恋人,让他满怀思恋、崇敬之情,更重要的是,他将大自然当作神的附带品,认为它们完美而又充满灵性,具有生命和灵魂。

爱之愈深,恨之弥切,泰戈尔的恨与爱是相统一的,恨只是爱的另一面,是他怒目金刚的集中体现。他恨压迫、恨掠夺、恨屠杀,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写成了鼓舞斗志的檄文,催人奋进的号角。

泰戈尔的大爱思想,帮助我们理解他的人生历程和作品,启迪心灵,都有积极意义。

扩展资料:

泰戈尔的《新月集》如安徒生的童话一样,有一种“不可测的魔力“、“它把我们从贪婪的成人世界,待到细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去。“这“魔力“,便是爱的力量所产生的神奇的魅力。在泰戈尔看来,世界是由有限和无限构成的,“在爱之光中,一切有限才融入无限“。

世界会因此而达成融合统一,人们只有在如此和谐的世界里,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所以爱是人世间所有欢乐的源泉,这就是泰戈尔“爱的哲学“。其诗集《新月集》,用细腻温馨的笔触、充满新奇的描述、铺满童真的意趣,为我们构造了一个和谐美满的爱之世界。

一、天使的温暖。

泰戈尔认为妇女和儿童是爱的化身,孩子对于母亲有一种天性的最自然、最纯真的爱,如露珠一般晶莹,明星般璀璨。《新月集》中,诗人通过儿童新奇活泼的想象,将抽象飘渺的爱化作美丽的具体形象,产生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在孩子小小的柔软的心里,母亲就是光明和慈爱的代名词,妈妈的形象是“黄昏““缠绕在昙花枝头“的圆圆的满月,只要伸出双手就可以捉住。孩子与母亲之间天然存在一根血浓于水的纽带,是孩子对母亲分外的依恋,这份依恋令孩子的想象格外新奇、灵动。

在《金色花》一诗中,孩子想象自己化作一朵金色花,散发动人的芳香,沁入妈妈的心脾;

他要开放在高枝上,让小小的阴影投射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

又“要变成一股清风““要变成水中的涟漪“,“抚摸““亲吻“亲爱的妈妈,要乘坐月光偷偷地来到妈妈床上,躺在妈妈胸上;

要化作一个美丽的梦,钻进妈妈的“睡眠深处“。

这是多么可爱的天使呀!天使的心里,永远住着可亲可敬的母亲。

在《新月集》中,孩子向往当英雄,这并非仅仅出于一种荣耀感,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能保护妈妈。因为他希望在一片“陌生而危险的国土“上护送妈妈旅行时,能勇敢地奔过去与强盗激战,杀败他们。这是一种可爱的自大、天真的勇敢,使“英雄主义“也戴上了高贵塌历册的光环。

孩子对母亲的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爱,自然清新,美丽动人,如初放的茉莉花,让人心旷神怡。

二、自然的精灵。

孩子对母亲的爱如阳光下的露珠般活泼的美、晶莹的美,那么孩子对大自然的爱,就如同月夜下的清泉幽远纯净。孩子小小的心里、纯净的眼里,有着大大的世界,整个自然都在他们心中,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带给孩子无穷的乐趣。

在《榕树》一诗中,孩子想做一股风,吹过榕树萧萧的枝杈;

想做树的影子,在水面上随着日光而俱长;

想团宏做一只鸟儿,栖息在树的最高枝上;

还想做那两只鸭,在芦苇与阴影中间游来游去;

就连“第一次捧在手里的洁白的茉莉“,也能使孩子“心中充满甜蜜的回忆“;

而一段“折下来的小树枝儿“、一堆泥土,同样可以使孩子整个早晨都聚精会神地玩耍。

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孩子们的知己朋友,所以孩子能同天上的星星、云朵、彩虹说话,互相“娱悦“。这是源于他们有着一颗纯洁无瑕的心!

可以说,孩子对于自然的爱,是超出绝大部分成年人的。孩提时代的天真、纯洁、无忧无虑,会印刻在一个人一生的记忆中。

自然界的事物,都是孩子的好朋友。贝壳、海浪、小鸟、昆虫等,都会让孩子们感到惬意。孩子对于自然的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是一种无意识的热爱,它足以让人的心灵微微颤动。每当回忆起滴滴往事时,我们的心其实是打上了童年烙印的。

三、浓浓的爱意。

如果说孩子对母亲的爱如清泉一般晶莹、透明、自然,那么母亲对于孩子的爱,便如阳光明媚的春天里碧天的眼波那般柔和温馨。在母亲看来,孩子是她生命的延续,是她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母亲对孩子的情感,在《开始》一诗中得到了最传神、最完美的回答。“我是从哪里来的,你在哪里把我捡起来的。“这几乎是每个孩子都会提出的问题。但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们面对这个问题总是闪烁其词,唯恐避之不及,然而诗中的那位母亲给出了最形象、最深情、最生动的回答:

她把孩子紧紧地搂在胸前,半哭半笑地回答:

“你曾经是我藏在心底的心愿,我的宝贝。

你曾藏在我儿时玩的泥娃娃的身上,每天早上我用你塑造我的神像,那时我塑造完又捏碎的就是你。

你曾同我们家的守护神一样被敬奉,我敬拜家神时也就敬拜了你。

你曾活在我一切的希望和爱里,活在我的生命里,活在我母亲的生命里。“

泰戈尔笔下这位母亲如此绝妙的回答,不能不令人折服。这一段回答不仅仅是回答了“我从哪儿来“这句话,它更表达了一个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道出了每位母亲的心声。是啊,当你对着可爱的宝贝,怎能不心生爱意呢。母爱的永久与神秘,母亲的温婉与细腻在其中便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无忌的童言。

有人说过:孩子的话最接近真理,因为他们刚从上帝那儿回来。那么在孩子的眼中世界是什么样子呢。孩子的心灵是“真实“的,“孩子在纤小的新月的世界里,是一切束缚都没有的“,没有虚伪的污染,没有名利的争斗,孩子的心灵是和平、静谧、纯洁、真诚的世界。

当大人们在“忙着算账“,在绞尽脑汁“收集金块和银块“,在“挣扎着要航过欲望之海“时,“孩子们相聚在无垠世界的海边““在玩耍“,他们觉得大人们干的那些事真是“好没趣的游戏“,成人的心灵在世俗世界的挤压下变形,而孩子一尘不染的心却能洞察一切。

为世人所追逐的金钱对孩子没有一丝一毫的诱惑力。在孩子们心目中,他们做“商人“只是为了能够“到异邦去旅行“,为了田野上金色的稻谷和林荫路上的金色花,以及花瓣上、绿叶上的露珠。童心的纯真,是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让人怜惜的一份纯白。

正因为孩子的这份童真和无邪,所以这个世界便不会失去希望。

让我们和泰戈尔一起为所有的孩子祝福:

“祝福这个小心灵,这个洁白的灵魂,他为我们的大地,赢得了天的接吻。他爱日光,他爱见他妈妈的脸。他没有学会厌恶尘土而渴求黄金。紧抱他在你心里,并且祝福他。不要在忙碌中把他忘了,让他来到你心里,并且祝福。愿我们每一个人在心底都是一个孩子!“

最后一句诗真是太妙了!愿我们成年人的心,永远都像个孩子似的,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只是顺其自然地去生活、去追逐,爱你所爱、行你所行、无问西东。

泰戈尔的《新月集》,是自然与灵性的完美结合。没有一颗童真的心,是法写出如此优美的诗句;没有如此纯粹的灵魂,无法洞见世界的奇妙。

作为诗人,泰戈尔与众不同,他是爱的使者,美的化身。他用他的心,他的情,他的热爱,他的纯真,画出了一幅幅美好的图景,为人类留下了无数美丽的诗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泰戈尔的大爱思想

泰戈尔自己曾经说过:“我觉得我不能说我自己是一个纯粹的诗人,这是显然的绝侍困。诗人在我的中间已变换了式样,同时取得了传道者的性格。我创立了一种人生哲学,而在哲学中间,又是含有强烈的情绪质素,所以我的哲学能歌咏,也能说教。我的哲学像天际的云,能化成一阵时雨,同时也能染成五色彩霞,以装点天上的筵宴。”

季羡林先生在他的研究著作中指出:尽管泰戈尔也受到西方哲学思潮的影响,但他的思想的基调,还是印度古代从《梨俱吠陀》一直到奥义书和吠檀多的类似泛神论的思想。这种思想主张宇宙万有,同源一体,这个一体就叫做“梵”。“梵”是宇宙万有的统一体,世界的本质。人与“梵”也是统一体。“‘我’是‘梵’的异名,‘梵’是最高之‘我’。”“人的实质同自然实质没有差别,两者都是世界本质‘梵’的一个组成部分,互相依存,互相关联。”泰戈尔以神或“梵”为一方,称之为“无限”,以自然或现象世界以及个人的灵魂为一方,称之为“有限”,无限和有限之间的关系,是他哲学探索的中心问题,也是他诗歌中经常触及的问题。泰戈尔跟印度传统哲学不同的地方是:他把重点放在“人”上面,主张人固然需要神,神也需要人,甚至认为只有在人中才能见到神。

季羡林先生还指出:“既然梵我合一,我与非我合一,人与自然合一,其间的关系,也就是宇并念宙万有的关系,就只能是和谐与协调。和谐与协调可以说是泰戈尔思想的核心。”泰戈尔认为“完全的自由在于关系之完全的和谐”。泰戈尔从这种哲学观点出发,宣传爱的福音,认为“真正增强文明的力量,使它真正进步的是协作和爱,是互信和互助”。不过,泰戈尔也并不否认矛盾的存在,他的思想里多少有些谈闭辩证法的因素,他承认自然、社会、人的思想都是在流转变化的。在泰戈尔的思想中,‘韵律’占极高的地位,这是他的最高理想,最根本的原理,是打开宇宙奥秘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