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诗句苏轼视频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尊歌此曲。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
繁于桃李盛于梅——唐代咏海棠诗赏析(二)
宋代大诗人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使海棠花得“烧烛照”之别称。而海棠一名“贮金屋”,却出自唐代诗人何希尧的《海棠》:
著雨胭脂点点消,半开时节最妖娆。
谁家更有黄金屋,深锁东风贮阿娇?
前两句“著雨胭脂点点消,半开时节最妖娆”,诗人直接把艳丽娇媚的半开海棠展现在读者面前。她,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娇羞少女,在春天的和风细雨里,显得更加楚楚动人。海棠花蕾呈朱赤色,诗称“绛萼”。稍开后呈粉红色,比之花蕾的艳则更具丰姿。著雨的海棠,胭脂消尽,花色格外清新光洁,远远看去有如少女含羞的红晕。
面对如此娇美妩媚的海棠,诗人流连忘返,仅仅赋诗犹不能尽情,进而生发奇想:“谁家更有黄金屋,深锁东风贮阿娇。”这里诗人运用《汉武故事》中的一则典故。汉武帝为太子时,长公主欲以女配帝,问曰:阿娇好否?帝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诗人用此典,意在抒发自己对海棠的爱惜之意。半开海棠虽美轮美奂,但“大多好物不长久。”红颜命薄,好景不再。有谁能用黄金屋宇,深锁东风,让海棠花长盛不衰呢?这突如其来的一问,既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挚爱,又隐含着诗人对美之幻灭的深深的优虑。从而更有力地深化了主题。
素以娇艳著称的海棠花,引得无数诗人对之吟咏。以咏鹧鸪著名的晚唐诗人郑谷也为之销魂,写下了这首颇有新意的《海棠》诗:
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首联“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是全诗的总领。“匀”,即调匀。在和煦春风细心地吹拂下,海棠的花色显得格外鲜艳夺目,诗人为之销魂,忍不住要携酒对赏,挥毫赋诗了。“用”字,看似随意,实则甚见功力,把春风写活了,似乎春风也偏爱海棠,着力打扮她。
颔联较为集中地写了海棠花的特点。“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刚刚经受雨水洗濯的海棠最为光艳动人,而她在欲放未放之际色彩最为鲜红艳丽。海棠未开时呈深红色,开后则现淡红色,而它含苞待放之时最美最动人。“新著雨”与“欲开时”对举,既突出地表现了海棠花的特点,也增加了全诗的诗情画意。
颈联紧承颔联,又从侧面对海棠着力进行烘托。“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面对娇艳夺目的海棠,美丽多情的莫愁女因耽于观赏海棠毅然连妆也懒得梳了;以画海棠而闻名的画家梁广也迷恋海棠的艳丽而迟迟不肯轻易下笔。“懒”字和“迟”字,形象深刻地表现了美女莫愁、画家梁广对海棠的沉迷态度,有力地衬托了海棠的美丽和神韵。
尾联转而写诗人自己对海棠的沉迷。“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诗人为海棠的娇美而深深陶醉,早晨饮酒对赏,晚间赋诗吟咏,流连忘返。即便如此,诗人仍感不足,他甚至羡慕起在花枝间过夜的蝴蝶来了。可以想见,如果诗人能化作蝴蝶,那么,他必将日夜不离海棠花了。这两句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诗人对海棠的倾慕之情。
这首诗主要写海棠之美及诗人对海棠的无限眷恋之情。全诗采用了层层深入的写法,而且诗中虚实相生,以虚衬实,空灵蕴藉。全诗不仅生动地写出了海棠之美,也成功地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挚着追求的心态。
《全唐诗》收录诗作800余首,数量仅次于白居易、杜甫、李白、元稹而居第五的晚唐诗僧齐己,以咏《早梅》诗闻名,其咏《海棠花》也很有特色:
繁于桃李盛于梅,寒食旬前社后开。
半月暄和留艳态,两时风雨免伤摧。
人怜格异诗重赋,蝶恋香多夜更来。
犹得残红向春暮,牡丹相继发池台。
首联“繁于桃李盛于梅,寒食旬前社后开”,诗一开始将海棠花与桃李和梅花相比,突出了海棠花的繁荣、茂盛,并交代了其开花时间是在社日之后到寒食节前。颔联“半月暄和留艳态,两时风雨免伤摧”,写天气暖和,海棠花开留下娇艳的美态,此时风雨祥和,避免摧伤那娇艳的花朵。说明大自然对海棠花格外照顾,为它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
颈联“人怜格异诗重赋,蝶恋香多夜更来”,诗人喜爱海棠花的品格奇特,多谢诗赋赞美,蝴蝶贪念它的香气浓郁,夜里又飞回花间来。表现了对海棠花极度的喜爱之情。尾联“犹得残红向春暮,牡丹相继发池台”,写暮春时节,还有未凋残的海棠花在开放,与牡丹花相继绽放在池台边。将海棠花与花王牡丹相提并论,突出了海棠花的美丽高雅。
宋人陈思在《海棠谱序》云:“梅花占于春前,牡丹殿于春后,骚人墨客注意焉。独海棠一种,丰姿艳质,固不在二花之下。”此诗正是道出了海棠花艳冠仲春的独特魅力。
晚唐著名诗人顾况之子顾非熊的《斜谷邮亭玩海棠花》,写出了对海棠花的痴迷:
忽识海棠花,令人只叹嗟。
艳繁惟共笑,香近试堪夸。
驻骑忘山险,持杯任日斜。
何川是多处,应绕羽人家。
顾非熊少小聪明,一览成诵。却困举场三十年,穆宗长庆中登进士第。做过盱眙尉。顾“不乐奉迎,更厌鞭挞”,所以弃官隐居茅山。
从这首诗的整个格调看,大概是诗人过隐居生活时所写。标题“斜谷邮亭玩海棠花”中一个“玩”字,便活脱出诗人心境的闲适与安逸。正因为心境的闲适与安逸,因此,“玩”得仔细,“玩”得尽兴。
首联“忽识海棠花,令人只叹嗟”,意思是说,在斜谷邮亭,诗人忽然间看到了海棠花,首先是心有所动,便情不自禁地为之赞叹。接着是仔细观赏。颔联“艳繁惟共笑,香近试堪夸”,写诗人看到海棠花色艳花繁,感到十分赏心悦目。他想,凡是见到这样艳丽繁富的花朵的人都会喜欢。“艳繁”,形容花艳丽而繁富。海棠花的特点是“有艳无香”,诗人在观赏之际意识到了这一点,但诗人并没有直接写海棠花的这一“缺点”,而仍然是以赞扬的笔调写道“香近试堪夸”。意思是说,如果海棠花能够香气袭人,那大概会更令人夸赞。可见,诗人对海棠花的偏爱。
颈联“驻骑忘山险,持杯任日斜”,写诗人下马观花全然忘却了山路的险峻,花前把酒任凭夕阳西下。诗人迷恋海棠花已经到了如痴如醉,乐不思归、乐而忘归的地步了。斜谷邮亭旁的海棠花似乎还不够诗人欣赏,因此,诗人在尾联猜想,哪里是海棠花最多的地方呢?“何川是多处,应绕羽人家”,大概应围绕着道士的居处去寻它。“羽人”,是指神话中的飞仙。旧时称道人为羽人。说不定诗人以后又寻访更多海棠花呢! 事实上,道士居处海棠花也不一定就多,诗人之所以一下子会联想到道士居处恐怕是和他本人过着隐居生活有关吧。
这首诗在写法上犹如剥笋,层层递进。面对斜谷邮亭旁的海棠花,先是“叹嗟”,继之是“观赏”,由“观赏”到“入迷”,最后是决心“再寻”。诗中,海棠花姿可见,诗人心情可感,不知不觉的,我们也被带到斜谷邮亭旁,同诗人共赏海棠花。
五代诗人刘兼的《海棠花》,描写了一株幽居独处的海棠,以花喻人,感情深切细腻:
淡淡微红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
烟轻虢国颦歌黛,露重长门敛泪衿。
低傍绣帘人易折,密藏香蕊蝶难寻。
良宵更有多情处,月下芬芳伴醉吟。
首联“淡淡微红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诗的开头描写了海棠花淡淡微红的颜色和风韵。这是一株盛开的海棠(因为海棠未开放时为深红色,开后则为淡红色),这种颜色使海棠别具风韵,那轻柔的花姿独得春天的生机,好像一个少女充满怀春的心情。这两句把海棠描成了一个轻施粉黛的少女,在姹紫嫣红的百花中,她独具风采,难怪春天都对她偏爱。
颔联对海棠的花姿和神态做了具体的描绘,运用典故,以花喻人,形象而传神。“烟轻虢国颦歌黛”,将海棠花比作虢国夫人,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姐姐,长得很美,不施脂粉,唯恐掩盖了她的天生丽质,海棠花就像不施粉黛的虢国夫人那样皱着眉头。“露重长门敛泪衿”又把海棠花比作了汉朝的陈皇后,她在失宠后别居于长门宫,愁闷悲思。这两个典故的运用,形象地表现了海棠花淡装素裹、娇美婀娜的花姿,并把人的感情赋予了海棠花,写出了海棠花孤寂、哀怨的神态。这样,诗人笔下的海棠花就成为了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有血有肉,有情有感。
海棠花幽居独处,凄凉哀怨,但它是一种高洁的花,诗人同情它的处境,更喜爱它的品格,颈联写出了海棠花的生活环境和孤高圣洁的气质。“低傍绣帘人易折,密藏香蕊蝶难寻”,这海棠花没有盛开在百花园中,而是长在人们举手可折的绣帘旁,孤独无依。正是这种环境,使它感到哀怨、孤独。但是,海棠花温馨高洁,虽然人们可以折损它,但它决不附丽,它要保持自己的圣洁,所以,总是秘密地藏起自己的花蕊,使彩蝶难以寻找。
在诗人的眼里,海棠花不仅如少女般美丽,而且像少女一样多情,诗的尾联写出了海棠的情致:“良宵更有多情处,月下芬芳伴醉吟。”海棠花藏起自己的花蕊,并非无情,到了美好的夜晚,它才有了多情的神态,为的是在皎洁的月光下,吐着芳香,伴着微醉的人儿低声吟唱。至此,花与人的感情融为一体,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