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关于蚕的古诗

2023年02月03日 07:27:571

一、关于蚕的古诗

关于蚕的古诗:

1、《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咏蚕》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

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

3、《七绝・咏蚕》

不食粮油食素桑,勤提细喂四更装。

心明到老丝方吐,织得绫罗漂海洋。

生平美味是田桑,养晦韬光在暗房。

尽吐情丝呈锦绣,奋舒羽翼自翱翔。

羞言茅屋养身苦,愧饰琼楼染酒香。

空恨炎凉厄雅士,漫言些小未辉煌。

4、《七绝・咏蚕(新韵)》

为报罗敷饲养情,不惜作茧缚余生,

柔丝吐尽三千丈,留下相思几百层。

5、《七绝・春蚕》

静室温床伴美娘,丹心采尽苑中桑。

忧思难报恩情重,愿织丝衣献嫁裳。

赞美蚕的经典诗句如下:

1、休道生来作茧痴,春风蝴蝶困多时。早知今日身心累,岂肯当初苦吐丝。

2、朝饮春桑露,夕闻夏艾香。丝丝编雨韵,线线织云裳。不怨红尘短,惟怜锦帛长。卿卿知我意,每每莫相忘。

3、桑树怀春绿叶光,飞蛾传后上农庄。蚕亡茧壮丝绸亮,油尽灯枯芯捻长。

4、不解风寒恨意织,苦丝作茧护心痴。华佗无奈壳中病,自破春回羽化时。

5、梓桑里弄苦修时,锦绣成文吐寸丝。蛹破蝶飞高振翅,化泥老茧有谁知?

6、袅袅飞升魂一团,丝丝缕缕挂人间。天机待我织云锦,素手生花绣笑颜。自缚不因容貌丑,凡胎脱尽自身仙。―朝摇尾蚕蛾乐,又见桑田三月天。

二、关于“蚕”的诗句有哪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

雉g麦苗秀,蚕眠桑叶稀。《渭川田家》唐代.王维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乡村四月》宋代.翁卷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蚕妇》宋代.张俞

子规啼彻四更时, 起视蚕稠怕叶稀。《蚕妇吟》宋代.谢枋得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代.李商隐

译文: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

雉g麦苗秀,蚕眠桑叶稀。《渭川田家》唐代.王维

译文: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

赏析:诗人描绘了一幅恬然自乐的田家暮归图,虽都是平常事物,却表现出诗人高超的写景技巧。全诗以朴素的白描手法,写出了人与物皆有所归的景象,映衬出诗人的心情,抒发了诗人渴望有所归,羡慕平静悠闲的田园生活的心情,流露出诗人在官场的孤苦、郁闷。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乡村四月》宋代.翁卷

译文: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赏析: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因此,翁卷有乡村诗人的美称。翁卷挥墨了一幅农民丰富、繁忙的乡村田园生活了,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蚕妇》宋代.张俞

译文: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赏析:揭示蚕妇是因为有感于获而不劳、劳而不获的不合理社会现实而伤感。蚕妇之所以会痛哭流泪,是因为她看到,城里身穿丝绸服装的人,都是有权有势的富人。像她一样的劳动人民,即使养一辈子蚕,也是没有能力穿上美丽的丝绸衣服的。诗人用明显对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现实,揭露统治者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现实,极有说服力。

子规啼彻四更时, 起视蚕稠怕叶稀。《蚕妇吟》宋代.谢枋得

译文:杜鹃鸟于四更时分啼彻窗外,唤醒养蚕妇人起身关照蚕宝宝们,担心着这几天桑叶不够影响了蚕宝宝吐丝结茧。

赏析:这首诗用以表达蚕妇之辛苦,将玉人和蚕妇置于同一时间内,因身份不同而苦乐不均的情况。但评论亦认为和歌女对比起不到辛辣讽刺之效果,玉人歌舞并非自己纵情享乐,亦为身不由己。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三、古诗《蚕妇》的注音

原文注音:

zuó rì rù chén shì,uī lái lèi mǎn jīn。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biàn shēn luó qǐ zhě,bú shì yǎn cán rén。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白话译文:

昨天进城卖蚕丝,回来的时候眼泪沾湿了汗巾。

那些身上穿着绫罗绸缎的人,都不是养蚕的人。

出处:出自北宋张俞的《蚕妇》。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宋代初期,其社会形势比起晚唐、五代百余年来的混乱局面,表面上安定得多,广大人民辛勤劳动,努力生产,使经济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

但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便大量剥削,以其所得的物质财富来宠养前朝的降王、降臣和庞大的官僚地主集团。张俞屡试不第,深明民间疾苦,此诗即是诗人目睹了劳动者的辛劳后,为揭露这种剥削压迫现象而作。

此诗用朴素的语言无声地揭示了社会的极端不公。通过一个养蚕妇女之口,深刻控诉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残酷现实,揭示出封建社会极为严重的阶级对立。诗中不着一字议论,却无声地控诉了以养蚕为生、深居僻乡的劳动妇女这一形象。

那位蚕妇的神态、见闻、感受都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就以这么一个生活细节,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zuó rì rù chéng shì ,guī lái lèi mǎn jīn 。

biàn shēn luó qǐ zhě ,bú shì yǎng cán rén 。

《蚕妇》

宋代: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译文

一个住在乡下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

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

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注释

1、市:

做买卖或买卖货物地方。这里是指卖出蚕丝。

2、巾:

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3、遍身:

全身上下。

4、罗绮:

丝织品的统称。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赏析

诗首两句写蚕妇的伤感。妇人昨天进城里去卖丝,回来的时候却是痛哭流泪。“泪满巾”可以看出蚕妇感情刺激之深。

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无声地揭示了社会的极端不公。通过对一个蚕妇经历与感受的叙写,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处境的深刻同情。

诗中不着一字议论,却无声地控诉了以养蚕为生、深居僻乡的劳动妇女这一形象。蚕妇初次进城,竟发现了自己贫困终生的根源,难怪她要悲伤,要痛哭流泪了。

那位蚕妇的神态、见闻、感受都写得绘声绘色、有血有肉,就以这么一个生活细节,来深刻揭露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力和高度概括力。

zuó rì rù chén shì,uī lái lèi mǎn jīn。

biàn shēn luó qǐ zhě,bú shì yǎn cán ré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