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赤壁怀古怀东坡阅读理解答案

2023年01月24日 18:18:161

一、赤壁怀古怀东坡阅读理解答案

答案:

1. 这首词塑造了词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古代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事业无成的形象。创造出开阔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抑郁感情。

2.大江滚滚东流流向极远,悠久,众多,关联起来,江水的滚滚东流,时光的不停流逝,开阔深远,慷慨豪放,悲壮苍凉

3.三国时期周瑜破曹的赤壁,当地人,黄州附近的赤鼻矶,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

4.美人衬托英雄,春风得意、英气焕发、雄杰气概

5.以“乱”修饰“穿空”之“石”,表现出岩峰错列,直插云霄的态势;以“惊”修饰“拍岸”之“涛”表现出拍击江岸的波涛汹涌奔腾;“卷起千堆雪”,“卷起”这个动词,“千堆雪”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汹涌的波涛猛拍陡峭江岸,翻卷而起形成簇簇浪花,宛如堆堆白雪。这几句诗表现出赤壁古战场的壮丽奇险,体现了词人神驰赤壁古战场的心情。

提问:

1.这首词塑造了词人自身什么样的形象?创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2.“大江东去,”的“去”,写出________的气势;“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揭示________的时间,________的人物;“浪淘尽”,把上句和下句________,表现出历史上众多的风流人物都随着________、________而消逝了,从而创造出________的意境,在________之中也流露了一丝________的情感。

3.“三国周郎赤壁”,说的是________。在这之前特地加上“人道是”,表明这里是根据________的说法,权把________当作________。

4.“遥想公瑾当年”和“雄姿英发”之间,特地加上“小乔初嫁了”,是以________,表现周瑜当年的________。

5.试分析“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几句词在景物描写上的表现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回答下列问题~!

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 2.文段主要从侧面来表现苏东坡的成就。 3.开阔的胸襟。

三、东坡突围阅读题答案

15.选文第二自然段提到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有何作用?(4分)

16.为什么作者说“苏东坡真是好命”?(4分)

17.简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妙处。(6分)

18.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古往今来许多大家”成熟的相似经历,谈谈你对“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一句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

15.内容上:林语堂的看法与作者的看法形成对比,突出并引出苏东坡“黄州生活的凄苦”。结构上:引出下文,为后文解说“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的观点张本。

16.这是对比“许多人觉悟在过于苍老的暮年”而言的。(1分)作者认为苏东坡在黄州真正地成熟了,超越了自我的局限,而且“他还不年老,今后还大有可为”,即他还有足够的生命去书写好的诗篇,有足够的时间去留下美好名文,而事实也证明如此。作者认为,与那些太晚觉悟而无所作为的人相比,“苏东坡真是好命”。(3分,意思相近即可)

17.运用比喻(博喻)和排比。(2分)将成熟喻成“光辉”、“音响”等,形象生动地展示出苏东坡的成熟的内涵;排比句式,气势磅礴,语势强劲,节奏铿锵,更能体现苏东坡超越于人生后的大气,为下文点明苏东坡“文化突围”的内容蓄势。(4分)

18.①苏东坡被贬黄州经历了凄苦生活,这“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在黄州留下了《赤壁赋》等文学杰作,“既宣告着黄州进入了一个新的美学等级,也宣告着苏东坡进入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磨难让他最终能旷达于己,洒脱于文。(2分,联系上下文,意思相近即可)

②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亦如苏东坡,往往在经历了人生磨难之后,成就了一生的美名。如“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2分,结合事例)

③“优美的诗文”,往往来自于对“痛苦”的深刻思索,对人生的不断反思。在人生困局中的“突围者”若能最终超越自我的局限,获得“人格的成熟”,而流于笔端,终成美文。当然,并非所有的美文的形成都需要诗人经历“凄苦人生”,只是生活的磨难会让人成熟得更超然,而从此能突破自我人生局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大家。(4分,言之成理即可)

四、古诗《东坡》的赏析

答案:(1)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言之成理即可)

(2)“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鉴赏时应注意诗下注释的文字中透出的信息。第一句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成为诗人情感抒发的诱因。景物描写的作用常常为:描绘图景、渲染气氛、烘托心理、奠定基调、交代天气和季节。结合诗意,摄取有关信息,整合便可得到答案。

(2)“铿然”是象声词,摹拟手杖和石头相撞后所发出的声音,与诗人居所的夜静形成反差,以声衬静。根据注释部分透出来的信息和诗的最后两句,可联想到诗人身处逆境和在宁静的环境中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