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押韵七言古诗?
诗应该来说是押韵的,如果不押韵,读起来就不会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即便是现代音读起来不押韵,但是只要按照原音读起来那还是押韵的,能够读出诗的韵味的。比如,唐朝诗人杜牧之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斜现代音xie,很显然,与家jia,花hua,不押韵。但是斜古音xia读起来就押韵。我们这里的方言斜就是度xia。
所以,没有不押韵的诗,七言也是要。押韵的
唐·元稹《和乐天招钱蔚章看山绝句》
碧落招邀闲旷{望},黄金城外玉方【壶】。人间还有大江{海},万里烟波天上【无】。
作诗时,韵律与意境哪个更重要,有哪些不押韵的古诗名篇?
“无韵律,不诗歌”,韵律是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比意象、意境、思想感情要重要。诗歌源远流长,从先秦时期的《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辞“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再到后来唐宋诗歌的鼎盛;从《诗经》的四律为主,到楚辞不规则的六律七律八律,再到唐诗严格的的五言七言五绝七绝,诗歌的韵律不断发展完善。
在历史故事或者民间话本当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群文人骚客聚集谈诗饮酒的景象,在作诗之前,都会先拟定一个韵,作诗人所作内容必须踩住这个韵。在《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中,林黛玉薛宝钗等人作诗之前便先拟定一个韵:“这首诗竟是一首七律诗,递与众人看了都该作七言律……那丫头正倚门立着,便说了个‘门’字。迎春笑道:‘就是门字韵,‘十三元’了。头一个韵定要这‘门’字。”由此可见,韵律在诗歌创作中的关键作用。
当然,诗歌的韵律虽然一顶一重要,但文学创作也并非死板苛刻,并不是所有的诗都会严格遵守韵律,而有些不遵守韵律的诗歌也并不妨碍它成为千古名篇。李商隐的《登乐游原》脍炙人口,“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首诗格律是五言律诗,但是并没有押韵。它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篇,在于其对于那种悠然闲适而又惋惜惆怅的意境和情感的展现太过引人入胜,印象深刻。相似的还有王维的《杂诗三首》其二、袁枚的《所见》等等。
我觉得首先是韵律更重要吧,因为有韵律别人才有读下去的感觉,不押韵的古诗有《观沧海》。
作诗时,韵律是更加重要的,无韵不成诗。不押韵的古诗有《登幽州台歌》等。
我觉得这要看诗篇说的是什么,如果只是单单写一首诗的话那么韵律重要,因为韵律是诗篇的基础,如果是抒情或者写景的话那么意境就更重要。据我所知不押韵的名篇有“咏鹅,“绝句”。
诗歌就像是人的灵魂一样的东西,如果没有意境的诗歌你韵律做的再好都是空山不见人。这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意思吗?绝对的是个壳的东西,那还是诗吗?诗歌最好是即有韵律又有意境,如果不可以两者兼得那么就求其次而还其魂。这是我的一点浅谈,算不了什么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