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10篇古诗赏析,好的追加

2023年01月12日 06:24:281

10篇古诗赏析,好的追加

归园田居·陶渊明(八上)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主题】这首诗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

【练习】

1.这首诗中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2.结合本诗及《饮酒》一诗的内容说说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答: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在山野之间劳作、赏景。生活虽清贫但是远离官场、远离纷乱的俗世,自由平静。心灵淡泊宁静。

3..诗人在末句中所说的“愿”具体指什么?

答: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过悠闲自得的田园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补充:如何理解作者的“愿”?含义+表现了诗人的率真自然的性格,宁静淡泊的心境。)

饮 酒·陶渊明(八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主题】见练习1

【练习】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抒发了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官场的鄙弃和厌恶。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就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达了“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无我之境”的境界,请从一个角度赏析本句。

答:这句诗中“见”字和“悠然”用得极好,诗人在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见”字写出了诗人随意、悠闲的心情,“悠然”则表现出了作者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句诗写了诗人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和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用语平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

3.用生动的语言展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写的画面

答:傍晚时分,林间的雾霭聚拢来,在夕阳的余晖中,山间景色显得愈加迷人。归巢的鸟儿呼朋引伴的相伴归来。

4.结合《归园田居》和本诗,谈谈对“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理解。

答:这句富有哲理,从字面来看是说这田园生活中含有人生的真谛,想辨别出来,却忘了该怎样用言语来表达了。其实诗人的意思是说:既然领会了此中的真意,又何必去辨别,何必要用言语去表达呢?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官场生活的厌弃。

5.如何理解“心远地自偏”?

答:诗人虽身处“人境”但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就显得偏僻安静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七上)

杨花落尽子规啼,问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意】

杨花随风飘落,杜鹃声声哀啼,听说你(王昌龄)被贬官,须过五溪到偏远的龙标去。我将对你的牵挂之情寄予天上的明月,让它随风一直伴随你到夜郎西。

【主题】诗人借月抒怀,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的牵挂与思念之情。

峨眉山月歌·李白(七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意】

半轮秋月悬挂在峨眉山巅,月影静静的倒影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水之中。在夜色中我从清溪驿出发,奔向三峡,将到渝州时,重重山峦阻隔,看不到你了。多么思念你啊,峨嵋山的月亮。

【主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练习】

1.鉴赏“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答:这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明月拟为友人,写诗人行江见月如见故人,当行至渝州的时候离乡已远,这一路伴人而行的故乡的月亮被高山阻隔而看不到了。生动形象的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古诗赏析主观题

初中古诗欣赏与实战训练指导(一)

1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①。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②。

不堪盈手赠③,还寝梦佳期。

【注释】:

①遥夜:长夜。竟夕:终宵,即一夜

②怜:爱。滋:生。

③盈手:双手捧满之意。

【作者简介】:

张九龄(678~740),唐代诗人。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武后神功年间进士,官秘书省校书郎。先天元年(713)应“道侔伊吕科”举,得高第,授左拾遗。累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后受李林甫排挤,罢政事,贬为荆州长史。张九龄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尤其是他的五言古诗,在唐诗发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著有《张曲江集》20卷。

【诗句理解】

一轮明月升起在海上,你我天各一方,共赏出海的月亮。

有情人怨恨夜长,彻夜不眠将你思念。

灭烛灯,月光满屋令人爱。披衣起,露水沾挂湿衣衫。

不能手捧银光赠给你,不如回床入梦乡,或许梦境中还能与你欢聚一堂。

【内容简析】

古人对月有着深厚的感情,联想非常丰富。望月怀人,常常成为古诗词中的题材,但少有张九龄写得如此幽清淡远。诗是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的。全诗以“望”、“怀”着眼,把“月”和“远”作为抒情对象。所以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诗的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这种风格对以后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训练点拨】:

实战训练:

1.颈联中的“怜”和“觉”两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这句诗紧扣诗题,但却丝毫不露痕迹,试作简要分析。

3.尾联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强烈思念之情的?

精妙点拨:

“纲举目张”,古诗的理解与现文相通,诗意不解,不论回答什么问题都会束手无策。从题目入手,反复吟诵,抓住文眼(诗眼),仔细阅读,先疏通大意,再弄懂诗情也就不难了。《望月怀远》,题中“望”“怀”二字为诗眼,诗人借景抒情,“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因苦思而怨恨长夜。诗中处处不离明月,句句不离怀远,通过明月,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挚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