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帮我找一些诗来

2023年01月08日 05:00:171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出自陶渊明的《饮酒二十首》之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杂诗》)至今脍灸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

参考资料:

陶渊明《饮酒》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明《饮酒》赏析

●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点评

【程郁缀】这首诗是非常好的一首诗,他开头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把自己的房子建筑在人世间,可是听不到车马的喧闹,那么“在人境”一定会有“车马喧”,为什么没有“车马喧”呢?他自己自问,说“问君何能尔”,就是我问你是什么原因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呢?下面他答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非常有名的咏菊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的庐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下面他就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就是说山里面自然的景观早晨和晚上都非常好,在傍晚时分飞鸟呼朋唤侣结伴而归,大自然是在这个很自然的气氛中飞鸟就回到鸟巢中去了。然后从这样一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中,陶渊明感受到人生的某一种境地。但是这样一种非常微妙的境地,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欲辩已忘言”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诗词三百首

白玉著

妙序横生

春风杨柳,山明水秀。

天长地久,天高地厚。

新旧世纪千古交响的一曲不朽乐章。

振奋精神、鼓舞人心、激发斗志的一首永恒战歌。

五千年丰厚文化土壤滋养出来的一朵绚丽奇葩。

江河文明与海洋文明交融汇总、结晶而成的一颗璀璨明珠。

是谓强秦之余音,大汉之古韵,盛唐之遗风。

是谓《诗词三百首》。

是谓序。

――孙宗亮

前言

诗意盎然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孙中山

《诗词三百首》顺应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把李白的浪漫主义和杜甫的现实主义完美地结合起来,继承了白居易简洁明快、清新自然的表现手法,兼具苏东坡的豪放风格和辛弃疾的爱国情怀。神奇地再现了中华民族古体诗词的无限辉煌和永久魅力。在时间上架起了一座横跨九个世纪的宏伟桥梁;在空间上引起了世界各地华人的强烈共鸣。

“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诗词三百首》的诞生,给华文诗坛带来了新的生机,是时代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前奏曲。 唯其如此,高唱《诗词三百首》的歌声才永远回荡在历史的上空!

_____双德

初版说明

诗雨绵绵

黄中通理,正位居体。

美在其中,畅于四肢。

――《周易》

吟诵《诗词三百首》,能够使人获得最具东方特色的高雅艺术享受,对过去进行冷静地思考和全新地认识,对未来产生美好的向往并做出客观的把握,从而更加充满勇气和自信,坦然地面对一切,达到“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的人生最高境界。

多少年来,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学龄儿童到百岁老人,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已经把《诗词三百首》作为勾通心灵的渠道和加深感情的纽带、传承文明的载体和弘扬正气的媒介。“读最好的书,做高尚的人。”又一次成为不同时代人们的共识。

《诗词三百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和谐、高度统一;与天公直接对话,与大地时刻共语,并能永远抚慰人们的心灵。虽然曲高和寡,但并非高不可攀,而是来自社会大众的一种真情呼唤和至爱宣泄,是天意民心借作者手笔向我们传递的一种美好祝福.

______甘泉

一、新律五一首

1. 东坡吟

傲世世间无天险,

大江东去去不还。

诗情弛骋大江北,

画意纵横大江南。

大气大势大手笔,

大仁大义大风范。

梦里两人常相见,

醒来只隔数百年。

2.春山伴路图

欲往何处觅雅训?

巍巍昆仑皆惊愤。

风里鲲鹏欺大鸟,

雨中雏燕竞轻俊。

今朝我欲乘风去,

大展雄才高万仞。

横扫天下邪与恶,

一泻君子千古恨。

3.雪岳读书图

圣书万卷任纵横,

常觉心源极有灵。

狂笑惊散四方客,

大怒偏向虎山行。

不畏腥风吹血雨,

豪歌一曲万里晴,

独自遨游何稽首?

揭天掀地慰生平。

4.寒江独钓图

天涯何处觅佳音,

世路茫茫本无心。

无情未必真豪杰,

知交何须同生根?

垂泪一别人千里,

日后寒暖各自珍。

慷慨自古英雄色,

甘洒热血写青春。

5.春山行旅图

惨淡岁月入梦遥,

浪迹四海悲寂聊。

风流正随鲲鹏去,

我自面壁空长啸。

万里江山皆风火,

十年胸中尽怒潮。

拚将一腔义士血,

直向云天逞英豪。

6.瑶台曲

青山未老头先白,

寒催游子上瑶台。

路隘沟深松悠悠,

碎珠溅玉梦里来。

凌空缥缈一飞影,

山寺高僧俱惊骇,

急奏晨钟壮行色,

高诵佛号助英才。

7.苏武牧羊图

塞外极目望故乡,

未见长城万里长。

空盼飞鸿传书至,

悲向苍天呼斜阳。

古筝哀奏清秋节,

铁人无泪亦凄惶。

但使此身能报国,

天涯何处不苏杭?

8.暗 香

不恋世间佳丽地,

独上寒山称骄子。

狂飙过尽绝胜处,

凌寒飘香九千里。

霞光照彻万仞山,

节烈垂尽千秋史。

生来爱斗三冬雪,

报春报得万民喜。

9.疏 影

世间何处寻奇葩?

一剪寒梅凌天涯。

仙客对此欲归俗,

农夫叹绝忘桑麻。

流芳千载任风雪,

独呈丹心报中华。

谁道三冬无春色,

冰山高处万里霞。

10.题李迪牡丹图

花后无语荒草肥,

焉知天外无惊雷?

囊括涯内群魔乱,

难忍鼠辈称强贼。

冲天一怒寒星落,

十万义士遥相随。

长驱直入九万里,

枪林弹雨夺金魁。

11.太 公 图

奥究天庭运玄武,

凶神恶煞空顿足。

神威浩荡百万年,

天马行空做羁族。

术奇才高惊圣帝,

大义绝天恸神禹。

茫茫伟烈终何限?

日月星辰照天枢。

12.天 山 行

心洁自爱天山雪,

羞与群贼论功过。

只闻豪杰弃官走,

不见东海大潮落。

忍看壮士负离恨,

莫问青天悬日月。

巨人眼里乾坤小,

英雄心中天地阔。

13.乌台诗案

纵有神龙起沧海,

难赋豪情祭乌台。

恶奴群起吠尧舜,

万民齐声叹良才。

誓将寸管化长剑,

杀尽世间狼与豺。

他年若有凯旋日,

是我卷土又重来。

14.大树风号图

抑郁十年栋梁倾,

怒涛顿从胆边生。

一腔豪气贯日月,

疑是长虹化雄鹰。

大展经纶补天手,

激扬神鞭驱雷公。

高谈霸业伟烈在,

苍天为我起东风。

15.汩 罗 江

初闻新作已忘归,

字字落地皆生辉。

汩罗江边咏天语,

思潮如涌笔如飞。

一声长叹一声雷,

天公不怒而自威。

忽闻豪杰为贼屈,

天下英雄不胜悲。

16.庐山高图

同室相残何太急?

肆出狂言困雄狮。

雄狮泪别庐山时,

庐山伤心把头低。

欲捣地府无臣杵,

将上九霄揽天梯。

回首莫问风吹雨,

功过自有日月知。

17.李白出行图

高歌向天天相应,

纵声唤地地有灵。

曾经刀山驱猛虎,

几度火海战飞龙。

诗成万卷尽雄风,

铁流笔下恣奔腾。

何当重归长安路?

再为盛世除奸雄。

18.佟 麟 阁

苍天问我何所求?

星河惨淡大江流。

不求玉帝多封赏,

但求直取强贼头。

半生热血洒疆场,

一路高歌唱自由。

盖世何足九万里,

天纵奇才报国仇。

19.猎 鹿 图

飞步凌云八千里,

多少年来无劲敌?

多少干戈化玉帛?

多少腐朽化神奇?

讲诗论经雅意高,

寻幽探微破天疑。

嘉峪关上存故迹,

犹记当年猎鹿时。

20.塞上行

去年与君赋新词,

正是北雁南飞时。

漫天捷报作雪飞,

遍唱三军夺帅旗。

马上雄风振九关,

席间说笑破顽敌。

今日英魂赴九霄,

何人助我雪国耻?

21.梅竹寒禽图

梅竹何日报新春?

愁绪万千萦苦身。

新晨盼得灵鹊至,

空来不为传玉音。

日暮苍鹰归幽谷,

夜半神龟泣海滨。

垂泪岂非亲骨肉,

滴血何止慈母心?

22.虚阁晚凉图

悲风送君君何去?

飞鸿频传断肠句。

孤身青云何太急?

灵台不见天公怒。

未曾为君歌一曲,

万里严霜凝寒玉。

再往珠山寻隐珠,

泪水尽洒灵海路。

23.枯木竹石图

风吹落叶舞晴空,

我奏狂歌唤英雄。

歌罢举杯问苍天,

苍天亦笑我精诚。

杯中自有天上月,

腹内更牵万种情。

一生大醉能几回,

何不豪饮到天明?

24.超然台

万盏美酒浸衷肠,

乘醉聊发少年狂。

风流多被风吹散,

我独一人欺霸王。

踏碎九霄凌罗殿,

何须弯弓射天狼?

今日把酒邀明月,

一片诗情在汪洋。

25.君车出行图

飞鸿飞落红尘中,

浮云伴我来纵横。

名利场中无功德,

坎坷路上尽奸佞。

为福万民始操戈,

莫以成败论英雄。

待到神兵从天降,

风卷残云破敌营。

26.江阁远眺图

*赠石重

十年常怀百年忧,

独自踏歌天边走。

天公今霄忧似我,

寒星万点漫北斗。

似水流年流神韵,

如歌岁月忆旧友。

心中几多爱和恨?

今生难得再回首。

27.出 行 图

风流倜傥任潇洒,

不负青春好年华。

三载光阴似流水,

一朝伤心如乱麻。

我随大军去东征,

何人伴君去西伐?

遥瞻前方万里路,

福星高照到天涯。

28.秋山草堂图

记得当年风雨中,

落花时节与君逢。

浊酒一杯话今古,

神笔四海抒豪情。

可恨纵不自菲薄,

未曾为君写生平。

而今举酒祭何处?

空对满山枫叶红。

29.石德启

曾经少年多壮志,

胸中常怀破天意。

君视福祸为草芥,

我履水火似平地。

分兵作战整十年,

何曾齐名传盛世?

君今离我从容去,

空留千古浩然气。

30.踏歌图

*赠李正刚

人生自古一场梦,

梦到天涯睡狮醒。

踏平世间坎坷路,

一路走来太从容。

下笔千言皆武略,

字里行间有雷霆。

天兵天将千百万,

个个为我显神勇。

31.夜宿泰山图

今宵有幸宿泰山,

愿与星辰共缠绵。

天街不闻圣帝语,

纵卧云海睡犹酣。

云中谁来击天鼓,

棰折鼓裂亦枉然。

一生一世一场梦,

一梦何不一万年?

32.雪景寒林图

雪漫无边神州路,

风卷旌旗鸣战鼓。

百万精忠报国士,

捍守三朝无圣主。

坐视骨肉凌辱尽,

忍看金贼守中土。

何日激起冲天怒?

三军直捣黄龙府!

33.挥扇仕女图

离去匆匆何时归?

芳草萋萋徒伤悲。

低眉看尽水东流,

仰天望断雁南飞。

挥手已是两眼泪,

愿君一路春风吹。

春风吹得人心醉,

心醉一样报春晖。

34.韩熙载夜宴图

无边愁绪系苍天,

琵琶声残歌亦残。

举杯欲语泪先流,

道声珍重心已寒。

半卷诗书诉忧愤,

一支铁笔写流年。

今宵话尽离别意,

不知何日话凯旋?

35.吊刘洪强

举杯邀君君何在?

空对明月诉我哀。

纵论英雄心何驱?

醉里逍遥上天街。

常恨三生若有幸,

凭空何故降九灾?

追寻昔日花开处,

一样争艳为谁开?

36.断桥香雪图

相逢本是一场梦,

分手何故太匆匆?

君曾为我歌一曲,

我将为君歌一生。

我自流浪到天涯,

君似明月在长空。

多少儿女情长泪?

都在悲欢离合中。

37.杏 花 村

二月春风吹杨柳,

吹乱心中几多愁。

料知此愁年年有,

依旧相约风雨后。

杏花村里杏花酒,

风雨声中风雨楼。

不见鸿雁传书来,

只见伊人泪长流。

38.大 雁 塔

烽火渐遥云渐远,

神威依旧振边关。

驰骋三十年疆场,

纵横八百里秦川。

难舍三军骨肉情,

独留大义薄云天。

若非胆肝昭日月,

谁为英魂洗沉冤?

39.冠 军 侯

莫道小小少年狂,

早有英名题金榜。

口诛笔伐多少事?

再度挥师上疆场。

千古盖世一忠良,

笑傲老贼是草莽。

强者为尊本属我,

独占鳌头又何妨?

40.楚 歌

昔日高歌到天外,

今日赋诗在天街。

井冈志士多悲壮,

楚地仁人独慷慨。

读破天书十万卷,

写尽天下兴与衰。

九月九日万众泪,

举国上下为谁哀?

41.灵 山 岛

如诗如画二十载,

彩笔绘成新世界。

风和日丽多少情?

春暖花开多少爱?

情爱化作汪洋海,

在我心中任澎湃。

昔年澎湃到天涯,

而今澎湃到天外。

42.秋舸清啸图

当年送我远航时,

正是鲜花盛开日。

烽火燃烧赤子情,

硝烟弥漫凌云志。

梦里也曾呼唤你,

醒来只有天下事。

回首当年远航处,

一片汪洋尽澄碧。

43.左 公 柳

多少人生风雨后?

多少慷慨不再有?

多少壮举一场梦?

多少盛情一杯酒?

而今许下千般愿,

洒向长河万古柳。

不愿与君长相思,

但愿与君长相守。

44.柳絮飞歌

此情绵绵何时尽?

牵动长空万里云。

云中本是双飞燕,

而今都做梦里人。

欲往何处觅莹雪?

漫飘柳絮祭芳魂。

祭罢芳魂又一春,

依旧不见绿罗裙。

45.货 郎 图

当年为了一个梦,

也曾燃烧一段情。

远离滚滚红尘中,

孤身一人万里行。

一叶浮萍归大海,

人生何处不相逢?

相逢莫要论人生,

人生已是夕阳红。

46.南屏雅集图

纵然万事随风去,

莫道书生无烈举。

千种柔情一场梦,

万般功名皆尘土。

今日圣贤来相聚,

纷纷争奏瑶台曲。

源源流长似神韵,

滔滔不绝是祝福。

47.华 泽 峰

多少新梦成虚幻,

多少旧梦化云烟。

雄心已在九霄外,

壮志不改天地间。

君曾为我送温暖,

我今为谁扬风帆?

妙笔生辉一万卷,

何人灯下读新篇?

48.李广看箭图

君子之交淡如水,

丈夫行事多无悔。

阵前相聚无他物,

为君聊赋《一剪梅》。

人生在世不满百,

谁敢笑我鬓发白?

三尺长剑提在手,

白发一样杀强贼。

49.张 自 忠

浩荡雄风藏万卷,

磅礴大气独凛然。

一腔热血沸腾时,

万里汪洋起波澜。

山上山花始烂漫,

山下盛况已空前。

传奇将军再出马,

三军山呼旌旗悬。

50.秋林高士图

一叶扁舟曾相送,

十丈华盖又相迎。

盛世才子盛世梦,

乱世英雄乱世情。

脚下万里无行踪,

头顶三尺有神灵。

谁知诗词三百首,

多少血泪凝铸成?

51.陶渊明

智者乐山山如画,

仁者乐水水无涯。

从从容容一杯酒,

平平淡淡一杯茶。

细雨朦胧小石桥,

春风荡漾小竹筏。

夜无明月花独舞,

腹有诗书气自华。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作者】

768-824,字退之,排行二,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

昌黎。贞元八年 (792)进士。曾任宣武及宁武节度使判官。其后任监察御史等

职。贞元十九年 (803)因言关中旱灾贬阳山(今属广东)令。元和中,随裴度

平淮西,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召为国子祭酒、终

吏部侍郎,世称韩吏部。缢文,世称韩文公。散文与柳宗元齐名,同倡古文运

动,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驱驾气势,雄奇壮伟,光怪陆离。虽有因避

熟求生、以文为诗、追求奇险而缺少韵味之作,但其木色则是雄厚博大,波澜

壮阔。有《昌黎先生集》,《全唐诗》存诗十卷。

【注释】

①左迁:降职。蓝关:在蓝田县南。湘:字北渚,韩愈之侄韩老成的长子,长

庆三年 (823)进士,任大理丞。 ②一封:指一封奏章,即《论佛骨表》。九

重天:古称天有九层,第九层最高,此指朝廷、皇帝。元和十四年 (819)正月,

凤翔法门寺护国真身塔内藏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宪宗派宦官迎入宫廷供奉,

韩愈上《论佛骨表》谏阻,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潮州州治潮阳(今属广

州)距长安八千里。 ③瘴江:指岭南瘴气弥漫的江流。

【鉴赏】

韩愈《论佛骨表》是一篇正气凛然的名文。文中说:“今闻陛下令群僧迎

佛骨于凤翔,御褛以观,升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百姓何人,岂合

更惜身命?焚香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

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骨脔身,以为供养者。

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

臣身,上天鉴临,巨不怨悔。”这首诗和这篇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

刻的社会意义。

前两联写“左遣”,一气贯注,浑灏流转。“贬”的原因是“奏”,“奏”

的本意是为国“除弊”,可见“贬”非其罪。然而“朝奏”而“夕贬”,处罚

何其迅急!一贬就贬到“八千”里以外,处罚又何其严厉!那么“九重天”虽

高而不明,也就意在言外了。第三句理直气壮地声言“欲为圣明除弊事”,表

明并未因受严谴而有丝毫心, 其刚正不屈的风骨宛然如见。“朝奏” 与“夕

贬”、“九重天”与“路八千”、“圣明”与“衰朽”、“欲……除弊事”与

“肯……惜残年”,强烈对比,高度概括,扩大和加深了诗的内涵。

后两联扣题目中的“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远贬,严令启程,仓淬离家;

而家人亦随之遣逐,随后赶来。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到,妻子儿女,

则不知尚在何处。作者在《女圹铭》中追述道:“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

可留京师,迫遣之。女年十二,病在席。既惊痛与其父诀,又舆致走道撼顿,

失食饮节,死于商南层峰驿。”了解这些情况,便知“颈联纯作景语”、“境

界雄阔”之类的赏析并不确当。颈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

景,后面 的子句即景抒情。“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

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 严令限期赶到贬所, 怎奈“马不前”!

“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

深广,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

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给。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

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全诗沉郁顿挫,苍凉悲壮,得杜甫七律之神而又有新创。前两联大气盘旋,

“以文为诗”而诗情浓郁,开宋诗法门,影响深远。因韩湘被传曾为“八仙”

中的“韩湘子”,故此诗或绘为图画,故演为戏曲小说,流传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