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孝子是如何“炼”出来的?
此外,家长们还纷纷表示:孩子还小,你跟他讲大道理,他也不理解,你批评他,他的小道理还一套一套的,让我们都不知道从哪里去接他的话,也许等孩子大了就知道孝敬父母了
二、天长孝子墓埋葬着哪位孝子?
天长市秦栏镇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孝子墓,墓前有石桌石凳、 石表石坊,墓东侧有始建于北宋的孝子祠,西侧有同人书院。
现祠堂和书院已不复存在,而孝子墓被天长市定为市级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
孝子墓的墓主是朱寿昌。朱寿昌,字康叔,天长秦栏镇人。 其父朱巽,是宋仁宗年间的工部侍郎,其母刘氏是朱巽的妾。
朱寿昌7岁时,刘氏不幸被朱巽遗弃,从此母子分离。朱寿昌成 人后出仕,口碑甚好,但他50年念念不忘生母,“饮食罕御酒肉,言则流涕”,烧香拜佛,以示虔诚,受苦忍痛,刺血写下
《金刚经》,呼天叫地,发誓“不见吾母,吾不返矣”,遂上表辞 官,远别家室,孤身一人,跋山涉水前往陕甘一带寻母,历经 艰辛,终于在同州与母亲相逢。
此时老母已过古稀,朱寿昌也
年近花甲。刘氏离开朱家后,改嫁党姓,膝下有子女数人,朱 寿昌皆视之如亲姐妹,全部接回家中供养。皇上得知此事后, 为嘉其孝义,诏令官复原职,并把这一孝义之举彰显天下。朱
寿昌的挚友苏轼也挥笔作诗相赞:“嗟君七岁知念母,怜君壮大 心愈苦,羡君临老得相逢,喜极无言泪如雨。
……感君离合我 酸辛,此事今无古或闻。”朱寿昌的孝义之心,被世人争相传
诵,《宋史•孝义传》和明人郭守孝所编《二十四孝》、儿童启 蒙读物中《文公篇》皆有记载,民间戏曲舞台上也一幕一幕地 上演着他感人至深的孝义之举。
三、天长孝子墓埋葬着哪位孝子呢?
孝子墓的墓主是朱寿昌。朱寿昌,字康叔,天长秦栏镇人。 其父朱巽,是宋仁宗年间的工部侍郎,其母刘氏是朱巽的妾。 朱寿昌7岁时,刘氏不幸被朱巽遗弃,从此母子分离。朱寿昌成 人后出仕,口碑甚好,但他50年念念不忘生母,“饮食罕御酒肉,言则流涕”,烧香拜佛,以示虔诚,受苦忍痛,刺血写下 《金刚经》,呼天叫地,发誓“不见吾母,吾不返矣”,遂上表辞 官,远别家室,孤身一人,跋山涉水前往陕甘一带寻母,历经 艰辛,终于在同州与母亲相逢。
此时老母已过古稀,朱寿昌也 年近花甲。刘氏离开朱家后,改嫁党姓,膝下有子女数人,朱 寿昌皆视之如亲姐妹,全部接回家中供养。皇上得知此事后, 为嘉其孝义,诏令官复原职,并把这一孝义之举彰显天下。朱 寿昌的挚友苏轼也挥笔作诗相赞:“嗟君七岁知念母,怜君壮大 心愈苦,羡君临老得相逢,喜极无言泪如雨。
……感君离合我 酸辛,此事今无古或闻。”朱寿昌的孝义之心,被世人争相传 诵,《宋史•孝义传》和明人郭守孝所编《二十四孝》、儿童启 蒙读物中《文公篇》皆有记载,民间戏曲舞台上也一幕一幕地 上演着他。
四、孔子认为孝子怎样做才称得上是孝子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作为一个孝子,对于父母不对的地方,就要尽力的劝阻。“见志不从”就是说父母不听劝导的话,那么就“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古人讲父母老了,怕没人照应,而不远游,即使要远游,也一定要有个方向。
我不大同意。有哪一个人出门会没有一定方向乱走的呢?到月球去也还是个方向。我认为“游必有方”的方是指方法的方,父母老了没人照应,子女远游时必须有个安顿的方法,这是孝子之道。“方”者应是方法,不是方向。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是接到上面一句“游必有方”所引起。离开了父母,不在父母面前三年,对父母的爱心、孝心深系于怀,这就是孝子。同时,对于古人在上面解释这句话的错误,也有了明证,而可以纠正过来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我们做子女的人,对父母的年龄不能不知道。为什么呢?两种心理,一种因为知道父母的年龄多了一岁,寿又添了一岁而高兴;但同时又害怕,因为父母年岁越高,距离人生的终站越近,为儿女与父母相处行孝的时间也越短,所以就有这两种矛盾的心理了。
五、以孝子开头的成语有什?
孝子爱日:谓珍惜与父母共处的岁月,能及时行孝。
孝子贤孙: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