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叫孝子?孝子?
最诚敬的心情去周到地照顾父母,任劳任怨地服侍父母,别叫父母操心,不顶撞父母,觉得父母说的不对,可以好好讲道理,好好沟通
孝,从善始,以顺终
最诚敬的心情去周到地照顾父母,任劳任怨地服侍父母,别叫父母操心,不顶撞父母,觉得父母说的不对,可以好好讲道理,好好沟通
孝,从善始,以顺终
孝,我认为更多的是顺。所谓孝子,就是用敬诚的心情,任劳任怨服侍父母。少叫父母操心,担心。。。就是孝子
想孝,先从善始
二、《《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ù,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
”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芳容泣而志之 (2)药之可以即愈
(3)芳容负骨登舟 (4)闻言色动
19.下列句中的加点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1)告之于帝 (2)葬父于祖墓旁
B、(1)乃焚香告家庙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1)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1)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
(2)向为身死而不受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2分)
(2)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2分)
21.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2分)
参考答案:
18。
(1)记:记住 (2)给……吃药 ; 吃药;用药治 (3)负:背 (4)脸色;神色;面色 19.(2分)D
20.(3分) (1)(1分)天下哪里(难道)有没有父亲的人呢(吗)?(得分点:岂) (2)(2分)替我叫来(招呼)里正,(我)到时候(或:当面)把原因告诉他。
(得分点:为:“当告以故”句式)(句子翻译基本通顺,看得分点)
21.(2分)有孝心,知道感恩,有毅力,意志坚强,一诺千金。(答对两点得满分,答对一点得1分。
三、孝子是如何 炼 出来的?
当然,年龄和家庭情况不同,孩子们的答案就不同,三年级学生王某说,爸爸每天都唠叨我注意这注意那,回到家妈妈总是逼着我吃饭,还不许看电视,我才懒得管他们呢
四、严父出孝子吗?
看你怎么看吧!一般父亲的角色会比母亲要严厉、坚毅,对孩子的理性塑造有较大影响;事情都有两面性,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严父出孝子的概率比慈父大。
五、孝子是怎样“炼”出来的?
近日网上有一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对于问卷中每天上学放学主动与父母打招呼吗进父母的房间敲门吗你有好吃的东西会主动给父母吃吗你知道父母的生日和兴趣爱好吗父母生病时,你关心和照顾过父母吗父母下班回家晚了,你会担心吗等问题,半数以上同学选择否定的答案
六、孝子什么意思
【词目】孝子
【拼音】xiào zǐ
【基本解释】
1。 [dutiful son]∶指对父母孝顺的儿子
2。 [son in mourning]∶父母死后守孝的人
【详细解释】
【对父母孝顺的儿子】
(1)孝顺父母的儿子
《诗·大雅·既醉》:“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庄子·天地》:“孝子操药,以修慈父,其色燋然,圣人羞之。”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忠臣孝子,烈士贞女,贤愚成败,靡不载叙。” 唐 韩愈 《复仇状》:“盖以为不许复讐,则伤孝子之心,而乖先王之训。”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慈父孝子、孤臣寡妇之哭声,陛下必不得而闻也。
”明·钱谦益《尚宝司少卿袁可立父淮加赠奉直大夫尚宝司少卿》:“於戏!没祀以仁者之粟,奚五鼎之足云;求忠于孝子之门,庶百世以不朽。”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欲劝人为孝,则举一孝子出名,但有一行可纪,则不必尽有其事,凡属孝亲所应有者,悉取而加之。
” 冰心 《南归》:“人家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这次病了五个月,你们真是心力交瘁!”
(2)指父母亡故后居丧者
《礼记·问丧》:“孝子亲死,悲哀志懑,故匍匐而哭之,若将复生然。”《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初, 恪 将征 淮南 ,有孝子著縗衣入其合中,从者白之,令外诘问,孝子曰:‘不自觉入。
’”《宋书·后妃传·明恭王皇后》:“ 元徽 五年五月五日,太后赐帝玉柄毛扇,帝嫌其毛柄不华,因此欲加酖害,已令太医煑药,左右人止之曰:‘若行此事,官便应作孝子,岂复得出入狡狯。’帝曰:‘汝语大有理。’乃止。”《明史·礼志十四》:“凡有改葬者,孝子以下及妻、妾、女子子,俱缌麻服,周亲以下素服。
”《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你父亲几时去世的?’那孝子道:‘还不曾尽七。’”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六章:“亲戚、邻居、门中人,挤满当事人的院子,说了一早晨,没说倒,才来到区上,因为必须立刻决定谁是孝子,好办丧事。”
(3)祭祀时对已故父母的自称
《礼记·郊特牲》:“祭称孝孙孝子,以其义称也。
”《新唐书·礼乐志三》:“若宗子有故,庶子摄祭,则祝曰:‘孝子某使介子某执其常事。’”
(4) 旧时表旌孝行卓著者的特定称号
《后汉书·蔡邕传》:“又市贾小民,为 宣陵 孝子者,悉除为郎中、太子舍人。
”《明史·孝义传一·李德成》:“ 洪武 十九年举孝廉,屡擢尚宝丞。二十七年旌为孝子。”
【父母死后居丧的人】
孝子现在是指孝顺的孩子,但是这个词最古老的语义却不是这个意思,是孔子把‘孝’的内涵扩大了。
《礼记》这样定义“孝”:“祭称孝子、孝孙,丧称哀子、哀孙。”父亲或母亲刚去世的时候,非常哀痛,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称作“哀子”;过了一段时间,哀痛慢慢减轻了,停止了哭泣,这时再祭奠去世的父亲或母亲,称作“孝子”。因此,“孝子”是祭奠的时候才使用的称谓。
后来一概把居丧的男子称作“孝子”。由此可见,这个词的本义跟“孝顺”没有任何关系。读者也许会问:不孝顺干吗给父母守丧?道理很简单:在古代社会里,父母死而不服丧,那是一种犯罪行为,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后来从为父母服丧逐渐引申出了“孝顺”的词义。
孔子如此定义他心目中的“孝”——“无违”,即孝顺;“能养”,即孝养,供养父母;“敬”,即孝敬。孔子的定义也就是今天“孝子”的定义。值得注意的是,孔子所说“无违”(即孝顺)有两层含义:“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父母活着的时候,要孝顺他们;父母去世之后,要按照礼仪举行葬礼,按照礼仪按时祭奠他们。
第二层意思就是“孝子”最本原的语义。
如果不了解“孝子”最本原的语义,古人书中的很多记载就看不懂。比如晋朝王绥的父亲被人捉走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王绥日常饮食都降低一格标准,当时人讽刺他是“试守孝子”——试着为父亲守孝。
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后废帝刘昱性情残暴,有一次他母亲王皇后赐给他带有玉柄的羽毛扇,刘昱嫌扇子的玉柄太粗糙不华丽,因此就想害死母亲。这边厢已经命令太医去煮毒药了,刘昱的左右人等赶紧劝他:“若行此事,官家便作孝子。”您要是真的把太后毒死了,那您就要做“孝子”为母亲守孝了,怎能继续到处去游乐?刘昱一听有道理,于是罢手。
南北朝乱世,北魏和南齐征战,南齐的将领成买出战前说:“不杀贼就被贼杀,我的幼子不为世子,便为孝子。”世子是指高官贵族的子弟。此处如果将“孝子”理解成“孝顺的儿子”就解释不通,因为紧接着成买又说:“做世子可以在门上涂赤赭色的涂料,做孝子只能在门上涂白土粉(比喻服丧)。
”
孔子〈礼运大同篇〉里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希望能早日实现理想社会,从你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尊老、敬老、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