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画菊古诗原文及翻译

2023年01月06日 23:55:511

画菊古诗原文及翻译

寒菊古诗原文及翻译如下:

花开不并百

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郑思的这首画菊,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

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

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

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

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寒菊?

菊花,一般开于深秋,所以古代又称寒菊。这首《寒菊》是南宋诗人郑思肖(1241-1318年)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菊花自喻,表明自己忠于故国的决心。

寒菊

郑思肖(宋)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译:

菊花啊,你在秋天盛开,从来也不跟百花争奇斗艳;

你独立在稀疏的篱笆下面,高尚的情操永远也不会改变;

你宁可保持清香而枯死在枝头;

也绝不会被狂暴的北风所吹落!

当元兵南下时,郑思肖忧上疏直谏,要求朝廷改革,抵抗元军,但上书被扣押。南宋灭亡后,郑思肖没有臣服蒙元的统治,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名思肖,字忆翁,号所南,在字号忆翁和所南都包含有怀念赵宋故国之意。

并且宋亡后,他所画的兰花都不画土,因为他认为故土已失。

宋代歌咏菊花的诗歌很多,陆游《枯菊》中有“翠羽金钱梦已阑,空余残蕊抱枝乾”的诗句,才女朱淑真在《黄花》则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都是赞美菊花的高洁品质。

可以看出,郑思肖的诗歌“枝头抱香死”是模仿朱淑真“抱香枝上老”而作,但是感情更加激烈,意图更加明显,显示出自己誓死忠于前朝的坚定决心和民族气节。

我一直以来,都喜欢菊花。

已是深秋,天地间,一片万木萧条的景象,漫天翻卷着的黄叶,在向这个世界做最后的道别。远远望去,百花也已经凋零,只剩下零零落落的枯萎枝叶,作着最后的挣扎,而只有菊花却还在盛开,它要在这个季节坚守到最后,菊花是那么孤寂清高,就像元稹所说,此花开尽更无花。无怪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梅、兰、竹、菊合称四君子。

菊花,雍容典雅,气度不凡,灿烂了萧索的季节,任凭风霜雨雪,留下淡淡的幽香,让人慢慢品味。

菊花,它如同一位成熟稳健的中年人,步履坚定从容,历经岁月沧桑,仍然不改初心,不改对生活的热爱。

宋代诗人郑思肖的《寒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一句借菊言志,菊花,宁可一直守在枝头,何曾被北风吹落在尘土,这是郑思肖民族气节的写照,也是对他坚毅不屈的歌颂。所表现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便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自己如菊的情怀。

赏析郑思肖的这首画菊诗,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托物言志,深隐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词科。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郑思肖痛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字忆翁,号所南,以示不忘故国。他还将自己的居室题为“本穴世界”,拆字组合,将“本”字之“十”置于“穴”中,隐寓“大宋”二字。他善画墨兰,宋亡后画兰都不画土,人问其故,答曰:“地为人夺去,汝犹不知耶?”郑思肖自励节操,忧愤坚贞,令人泪下!他颂菊自喻,倾注了他的血泪和生命!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两句咏菊诗,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她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宋代诗人对菊花枯死枝头的咏叹,已成不解的情结,这当然与南宋偏安的隐痛有关。陆游在《枯菊》中有“空余残蕊抱枝干”的诗句,朱淑贞在《黄花》中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从形象审美的完事和政治指向的分明来看,都略逊郑思肖的这两句诗。

“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

当然,陆游、朱淑贞的诗都是好诗,但三诗并立,郑思肖这两句诗的忧愤,则更为深广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①郑思肖,南宋末年爱国诗人,宋亡后隐居吴下,终身不仕,这首诗写于南宋灭亡之后。

1.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寒菊”形象?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1、塑造了傲立不群(孤傲高洁),坚贞不屈的菊花形象。从“不并百花”“独立疏篱”中可看出不随时俗、孤高傲世。从“枝头抱香死,北风不落” 中突出其在肃杀的北风中,枯守枝头,抱香而死的不屈坚贞。(3分)运用了托物言志(或象征、拟人)的表现手法。借菊花的独立疏篱、抱香不凋,抒写了自己不惧强暴、忠于大宋的情怀。(3分)

2. 抒发了不愿随从于世俗权贵、独守清高的人生追求和坚持气节、不仕元朝的爱国情操。(1分)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愿随从于世俗权贵,独守清高的精神。(2分)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表示自己诗人忠君报国、宁死不屈的精神。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先通读诗歌,整体上理解诗歌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诗词内容对诗歌所塑造的形象和所运用的语言鉴赏。鉴赏形象,一般先总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形象的特点,最后说说表达了什么情感。鉴赏诗歌语言,要先指出运用何种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指出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说说运用该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或者有什么表达效果即可。本题,塑造了傲立不群(孤傲高洁),坚贞不屈的菊花形象。从“不并百花”“独立疏篱”中可看出不随时俗、孤高傲世。从“枝头抱香死,北风不落” 中突出其在肃杀的北风中,枯守枝头,抱香而死的不屈坚贞。(运用了托物言志(或象征、拟人)的表现手法。借菊花的独立疏篱、抱香不凋,抒写了自己不惧强暴、忠于大宋的情怀。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把握诗歌内容,要先通读诗歌,整体上理解诗歌的大意,在此基础上把握诗歌的内容。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还要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另外,鉴赏时最好能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解答本题,要注意诗人是借“寒菊”自况,“寒菊”的种种行为其实就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外现。所以情人借“寒菊”的形象,抒发了自己不愿随从于世俗权贵、独守清高的人生追求和坚贞气节、不仕元朝的爱国情操。前两句写菊花远离百花丛,独自开放,表示自己不愿随从于世俗权贵,独守清高的精神。后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表达自己忠君报国、宁死不屈的精神。

《寒菊》:歌咏菊花的一首著名古诗,表达了一片忠贞爱国之情

菊花,一般开于深秋,所以古代又称寒菊。这首《寒菊》是南宋诗人郑思肖(1241-1318年)所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菊花自喻,表明自己忠于故国的决心。

寒菊

郑思肖(宋)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译:

菊花啊,你在秋天盛开,从来也不跟百花争奇斗艳;

你独立在稀疏的篱笆下面,高尚的情操永远也不会改变;

你宁可保持清香而枯死在枝头;

也绝不会被狂暴的北风所吹落!

当元兵南下时,郑思肖忧上疏直谏,要求朝廷改革,抵抗元军,但上书被扣押。南宋灭亡后,郑思肖没有臣服蒙元的统治,孤身隐居苏州,终身未娶。宋亡后,他改名思肖,字忆翁,号所南,在字号忆翁和所南都包含有怀念赵宋故国之意。

并且宋亡后,他所画的兰花都不画土,因为他认为故土已失。

宋代歌咏菊花的诗歌很多,陆游《枯菊》中有“翠羽金钱梦已阑,空余残蕊抱枝乾”的诗句,才女朱淑真在《黄花》则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诗句,都是赞美菊花的高洁品质。

可以看出,郑思肖的诗歌“枝头抱香死”是模仿朱淑真“抱香枝上老”而作,但是感情更加激烈,意图更加明显,显示出自己誓死忠于前朝的坚定决心和民族气节。

我一直以来,都喜欢菊花。

已是深秋,天地间,一片万木萧条的景象,漫天翻卷着的黄叶,在向这个世界做最后的道别。远远望去,百花也已经凋零,只剩下零零落落的枯萎枝叶,作着最后的挣扎,而只有菊花却还在盛开,它要在这个季节坚守到最后,菊花是那么孤寂清高,就像元稹所说,此花开尽更无花。无怪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梅、兰、竹、菊合称四君子。

菊花,雍容典雅,气度不凡,灿烂了萧索的季节,任凭风霜雨雪,留下淡淡的幽香,让人慢慢品味。

菊花,它如同一位成熟稳健的中年人,步履坚定从容,历经岁月沧桑,仍然不改初心,不改对生活的热爱。

寒菊 / 画菊

宋 ・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译文

你在秋天盛开,从不与百花为丛。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边,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上怀抱着清香而死,绝不会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赏析

这首咏物诗,以寒菊象征忠于故国决不向新朝俯首的凛然气节。诗中句句扣紧寒菊的自然物性来写,妙在这些自然物性又处处关合、暗示出诗人的情怀。“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全诗写得壮烈激昂,掷地有声。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这句主要意思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挺立在凌厉的风霜之中,不与百花争妍斗艳。郑接着,诗人又写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独放光华的自然之趣,也是画家融入菊花形象中的高洁坚贞、真淳自得的主观之趣。诗句融入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此中有真意”的意趣。范成大在《范村菊谱序》里提到“以菊比君子”的说法,云: 岁华晚,草木变衰,乃独晔然秀发,傲睨风露,此幽人逸士之操。”范成大序文与郑思肖诗句的题旨是相同的,范文可以帮助我们领悟郑思肖诗歌意象的深刻内蕴。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诗意深转一层。菊花盛开后,在枝头逐渐枯萎,花瓣并不凋谢落地,故云“枝头抱香死”。北风在南宋文学家的笔下象喻来自北方的贵族统治集团的侵扰。“枝头抱香死”比“抱香枝上老”更为痛切悲壮,且语气磅礴誓无反顾。“何曾吹落北风中”和“不随黄叶舞秋风”相较,前者质询,语气坚定;后者陈述,一个“舞”字带来了些许佻达的情调,与主题略显游离。更重要的是,前者点出“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诗句用隐喻手法,是说宁可为坚持气节而死去,不愿屈服于蒙元统治集团,表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凛然正气,真诚地剖白了诗人自己的至死不渝的崇高民族气节。

这首诗的重点是托物言志,不在于发挥画理,因此具有咏物诗的特征。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现菊花自然属性的同时,摅写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得到和谐的统一,这首题画诗也便有了崇高的审美体验和深睿的哲理含蕴,使读者从中获得美感愉悦和生活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