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文赏析
给你简单解释下:
第一个,芙蓉有两大特点被文人抓住了,一是花的美艳,二是开在秋天。“若在春风怨更多”的含义在于春花种类繁多,芙蓉便要落入群花争艳的俗套里面。而芙蓉是君子花,不愿在世俗中攀比,恰好说明了她不愿与春花争艳,与夏花比美,而要待到秋天才开放的洁净性格!
第二个表现手法,主要是拟人。赋予芙蓉人的性情与品格
表达的效果使诗句更加惟妙惟肖,也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雨后慰池上芙蓉 实际上不是安慰,而是一种对高品格的追求和对追求者惺惺相惜的人生写照。
二、有没有关于古诗词赏析的网站?
·屈原《天问》赏析 ·李商隐《燕台诗四首》赏析
·屈原《招魂》赏析 ·李商隐《夜雨寄北》赏析
·曹植《情诗》赏析 ·李商隐《无题》赏析
·曹植《白马篇》赏析 ·岑参《春梦》赏析
·李白《忆秦娥》赏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李白《蜀道难》赏析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赏析
·李白《将进酒》赏析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赏析
·李白《长相思》赏析 ·岑参《山房春事二首其二·梁园日暮乱飞鸦征》赏析
·李白《关山月》赏析 ·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秦时明月汉时关》赏析
·李白《行路难》赏析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赏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赏析
·李白《静夜思》赏析 ·辛弃疾《阮郎归·山前灯火欲黄昏》赏析
·李白《赠汪伦》赏析 ·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赏析
·杜甫《兵车行》赏析 ·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赏析
·杜甫《月夜》赏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赏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辛弃疾《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赏析
·杜甫《春望》赏析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
·杜牧《清明》赏析 ·周邦彦《拜星月慢·夜色催更》赏析
·杜甫《石壕吏》赏析 ·周邦彦《西河·佳丽地》赏析
·白居易《卖炭翁》赏析 ·周邦彦《兰陵王·柳阴直》赏析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赏析 ·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白居易《长相思》赏析 ·苏东坡《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赏析
·王维《竹里馆》赏析 ·苏东坡《江城子·别徐州》赏析
·王维《红豆》赏析 ·苏东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赏析
·王维《终南别业》赏析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赏析
·王维《山居秋暝》赏析 ·李煜《相见欢》两首赏析
·王维《老将行》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商隐《锦瑟》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赏析
·李商隐《牡丹》赏析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李商隐《韩碑》赏析 ·李清照《忆秦娥·咏桐》赏析
1/4页 下一页。
三、关于古诗词鉴赏的赏析角度?
1.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一般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五种,古诗鉴赏通常涉及较多的是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
2.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双关、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顶针(多出现在曲或词中)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大致相同。
3.其他常用表现手法:烘托(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衬乐情)、白描(语言简洁,不加渲染烘托)、用典(化用前人诗文句子,引用神话故事,化用历史故事)等。
四、什么是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赏析主要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
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
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如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
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三、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
如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是准确领悟古诗词的基础。
四、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
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
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
“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五、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鉴赏的最高层级,可使鉴赏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古诗词的艺术境界。领悟意境要注重比较、挖掘求新、联想创新。
如:陆游《卜算子·咏梅》与范成大《霜天晓角·梅》两首咏梅都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但意境不同。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范词为笔下的梅花选择了一个雪后月夜的环境,烘托了梅花的幽独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
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范词中的梅花没有陆词梅花的多层次品格,诗人用“胜绝”,愁亦绝”来表现梅花的神韵:美到极点,而忧愁也到极点,并以独倚画楼之人的形象来与梅花互相映衬,渲染了愁思,梅花的形象是幽怨动人的。一经比较,两词意境深浅尽出。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
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名言一语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就是文章的内涵,所表达的思想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