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有着许多的山水的,这些山水也是值得我们去赞美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描写山水风光的唯美古诗,欢迎大家的阅读。
描写山水风光的唯美古诗
1、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
2、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3、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4、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5、旌旆夹两山,黄河当中流。――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6、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7、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纭
8、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9、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曲江二首》
10、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11、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12、稻根科斗行如块,田水今年一尺宽。――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13、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李商隐《霜月》
14、G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柳宗元《渔翁》
15、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16、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征怨》
17、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王维《终南山》
18、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9、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卓文君《白头吟》
20、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李贺《李凭箜篌引》
21、昨梦西湖,老扁舟身世。――吴文英《拜星月慢・林钟羽姜石帚以盆莲数十置中庭宴客其中》
22、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
23、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24、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AA如殷雷。――温庭筠《拂舞词/公无渡河》
25、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宋濂《阅江楼记》
26、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27、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8、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29、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30、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卢思道《从军行》
31、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摆柄柄香。――郑谷《莲叶》
32、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33、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34、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柳中庸《征人怨/征怨》
35、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唐突留馀迹。――李白《赤壁歌送别》
36、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高适《燕歌行》
37、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38、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李白《上李邕》
39、东风渐绿西湖柳,雁已还、人未南归。――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40、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崔季卿《晴江秋望》
41、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42、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周邦彦《兰陵王・柳》
43、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44、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45、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王维《送别》
46、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李流芳《黄河夜泊》
47、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李白《长歌行》
4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49、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50、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维《终南别业/初至山中/入山寄城中故人》
51、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曾几《三衢道中》
52、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杜甫《客至》
53、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54、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55、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山水画发展历史
山水画是中国的一个有特色的分支,从隋朝就开始出现山水画,山水画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运用散点透视法,平远如同“漫步在山阴道上”,边走边看,焦点不断变化,可以画出非常长的长卷,括进江山万里;高远如同乘降落伞从山顶缓慢下降,焦点也在变化,从山顶画到山脚,可以画出立轴长卷;深远则运用远近山的形态浓淡对比,画出立体,山谷深邃的效果。
从古代起,中国的山水画的特点四必须有人或建筑出现在画上,这幅画才显出生气;从唐朝开始,中国的山水画开始分为南、北两派,北派的创始人是唐代画家李思训,他发明的大斧劈皴法,画中重用色彩,浓墨点苔上也用鲜亮的石青敷色,非常适合变现北方阳光灿烂、峭壁高耸的山峰。宋代的画家张择端、李唐、马远、夏圭等继承了他的风格,形成一种派别。
本来山水画发展到明中页,已较为开放,画派纷争是主要特色。这是一种有生命活力的表现。在四起的画派中,主要可分为以戴进为首的“浙派”和以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为代表的“吴门画派”以及张宏为代表的吴派后劲。约自万历至崇祯年间绘画领域出现新的转机。以张宏为代表的苏州画家在文人山水画方面另辟蹊径,创作出了富有生活气息的绘画作品。他们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回归自然,到大山里去写生,师自然造化,悟出了绘画的真谛。他在画中体现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使山水画活了起来。满清的“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影响于董氏画理,呈明时院体的临摹之风,把对传统士者笔墨的理解达于致极,迎合了清庭政治文化追求,左右了后市百年格局。清朝初期与四王的艺术观点相悖的`画家很多,敢于创新的也不乏其人,但是敢于出来开宗立派的却寥寥无几。当时在满清贵族统治画坛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一位提倡山水画创新的革命领袖石涛。这位前明遗逸托寄空门,以愤世刺时的精神突破窠臼,以自由、个性为艺术的标的,他藉“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实践,向四王院体发起了挑战。石涛的意义在于他的生命运动观、整体气势观、节奏韵律观、重心比衬观和笔墨张力观,加之三教一理的高深学养,文士情怀可谓见石涛面又见一峰。正由于石涛用极富抗争的生命之笔,开拓了自写性灵、姿态新奇的颇具视觉刺激和意境感召的大写意形式法则,他的影响自清初而入今,是几代人的楷模。
南方山水画派亦称“江南山水画派”或“南宗山水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说:“董源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气;建业僧巨然祖述董法,皆臻妙理。”米芾《画史》也说:“董源平淡天真多,唐无此品。”此派以董源和巨然为一代宗师,世称:“董巨”。惠崇和赵令穰的小景,为此派支流。米芾父子的“米派云山”,画京口一带景色,显出此派新貌。南宋末法常(牧溪)和若芬(玉涧)等,属南画体系,至元代而大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