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1: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画”字,则似言峰之本无,(1分)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其色泽鲜润,这就不但写出峰的美妙如画,(2分)而且传出“望”者的惊奇与愉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2分)
小题2:这首诗的“主峰”“主笔”是最后一句。首句未写登山,先就溪上闻钟,点出“柏林寺”,同时又逗起舟中人登山之想。这不是诗的主笔,但它是有所“拱向”,引起后文登眺之事。次句也是“拱向”题旨的妙笔,“度”字已暗示穷尽“深松”,而达于精舍——“柏林寺”,行人眼前豁然开朗。第三句“青”字突现,便使人眼明, “霁后云犹在”,但这已不是浓郁的乌云,而是轻柔明快的白云,登览者怡悦的心情可知。此句由山带出云,又是为下句进而由云衬托西南诸峰作了一笔铺垫。尾句才是全诗点睛之笔。只有经过从溪口穿深林一番幽行之后,这里的画面才见得特别精彩;只有经过登攀途中的一番情绪酝酿,这里的发现才令人尤为愉快。用刘熙载的话说,那就是,诗人“争”得这一笔的成功,与“余笔”的配合是分不开的。(第一问2分,第二问解析4分,前三句一句解析1分,尾句总结1分)
略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金 陵 驿(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
小题1:诗人看到了战乱后金陵城荒芜衰败的景象。行宫破败,荒草四合,夕阳西下;孤云漂泊;芦花满地,归燕失巢。
小题2:①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如首句以行宫破败、荒草四合、夕阳西沉、孤云飘荡等景象寄寓作者对国家沦亡的痛楚和自身无所依傍的哀伤。
②用典。本诗多处化用典故。如“旧家燕子”句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道尽家国巨变的沧桑之感和黍离之悲。又如“啼鹃带血”句化用望帝魂化杜鹃的神话,表现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
③反衬(对比)。如颔联,用依然如故的山水反衬经战争摧残后城池颓坏、人民流离的惨状,强烈地表达了“国破山河在”的沉痛情感。
小题1:
试题分析:对所写景象的描述要依总分顺序来说明,先一句话概括出景象特点,再结合诗句进行列举,同时要注意必要的归类和整合。概括景象特点2分,简要描述3分。
小题2:
试题分析:先点明手法,再对这些手法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最后说明其效果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