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古代诗歌阅读: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 知雪重,时闻折竹声。1.诗人是从哪几方面表

2022年11月06日 03:29:502编辑

1、诗人通过触觉、视觉、听觉这三方面来表现“知雪重”。“已讶衾枕冷”,写触觉上的衾枕冷将自己惊醒,一个“讶”字写诗人并未意料到雪重,来表现雪后天气的寒冷;“复见窗户明”,写视觉上的窗外满地积雪反射明亮的月光,;“时闻折竹声”,通过听觉写经常听到被积雪压断的折竹声。诗人没有直接写雪重,而是通过触觉、视觉、听觉来写,这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艺术手法。

2、诗人夜深之时因寒冷而醒,难再入睡,在深夜之时于房内感受到雪重寒冷,被积雪反光而照得明亮的窗户,环境的寂静连微小的折竹声都被诗人听见,进而联想到雪重等,侧面写出诗人醒来之后难再入睡,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冷的心境。

这是我自己的理解,怀才不遇这些感情我倒是没有看出来,不过,最重要还是看你自己的理解了。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 北陂杏花 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

(1)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傍水而开的杏花,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2)后两句主要运用对比(托物言志)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意对即可)

古代诗歌阅读(1 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小题。 初晴游沧浪亭④苏舜钦夜雨连明②春水生,娇云浓暖弄

小题1:(5分)前两句描写了一幅生机勃发、静谧安宁的画面。春日雨霁,亭前池子里的水涨了不少,天上轻柔的云不断在池中变幻着倩影。(3分)表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由衷喜爱沧浪亭景色的心情。(2分)描述画面正确得3分,表现心情正确得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6分)①情景交融。全诗无一字言情,但景中寓情,以景传情。②运用拟人。“娇”“弄”两字神韵毕现,描绘出时而薄云遮日,时而云破日出的阴晴不定的景象。③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寂(或衬托手法)。第三句写花竹静立,第四句写乳鸠鸣啼,更突出环境的静谧。答对一点得3分,答对两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天上轻柔的春云像娇嗔的姑娘在照镜,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似的,不断在池中变幻着倩影。表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由衷喜爱沧浪亭景色的心情。
点评:鉴赏诗歌当中的景物描写,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诗歌中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小题2:试题分析:第三句先写“水晶帘莹更通风”,春天的阳光透过稀疏的帘孔,落下斑驳的倩影;再写“花重锦官城”和“绿竹半含箨”那种境界,无论是花,无论是竹,都给人“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那种清新的感觉。都运用了拟人。“娇”“弄”两字神韵毕现,描绘出时而薄云遮日,时而云破日出的阴晴不定的景象。今天,园里没有客人来,诗人独自观赏,踽踽前行,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心头不禁涌起“沧浪独步亦无淙”之无绪。 最后一句以动衬静,收到“鸟鸣山更幽”的效应。
点评:“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一句子—段落一篇章),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秋逼暗虫通夕响”以动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