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唐朝的边塞诗

2022年11月05日 20:44:422

唐朝的边塞诗是历朝历代边塞诗中最有名、留存最多的,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

唐朝的边塞诗
一、《出塞・其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盛唐诗人王昌龄有着“诗家天子”的美誉。他的这首《出塞》分为两篇,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属首篇。这首诗声调高昂,气势雄浑,不但是边塞诗的代表作,还被誉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二、《从军行・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此诗表现出乌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戍守将士的宽广胸襟,以及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豪迈气概。
三、《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盛唐诗人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历来被誉为唐代边塞诗中的名篇。整首诗就像一幅壮观的图画,描写塞外苦寒景象,表达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与思乡愁绪,悲壮而苍凉。
四、《凉州词・其一》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与王昌龄同期的诗人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明朝的王世贞称此诗为无瑕之璧,与王昌龄的《出塞》同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五、《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此诗是边塞诗人高适在西北边塞地区从军时写的,当时他在哥舒翰幕府。全诗含有思乡的情调但并不低沉,表现了盛唐时期的那种豪情,是边塞诗中的佳作。

唐代边塞诗有哪些?

出塞

[唐]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08、《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f

边塞的诗有哪些

1、《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被后人称为唐诗中的七绝压卷之作,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深切同情以及对朝廷不识人才的惋惜,如果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敌人怎会越过阴山?

2、《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唐代边塞诗中,这首诗可以说最充满画面美了,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战争的残酷在诗人笔下形象生动,不禁使我们对戍边将士表示同情。

4、《燕歌行》(节选)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提到边塞诗,怎么能少得了高适,全诗充满了对统治者的讽刺,也是难得的著名讽喻诗。

5、《塞下曲》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一生,充满了坎坷,屡试不第,有心报效国家,可惜命运却将他捉弄,但是,著名边塞诗人中一定有他一席之地。

6、《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眺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七绝圣手”的七绝、“四大边塞诗人之一”的王昌龄,两者结合在一起,又有谁敢忽视王昌龄的边塞诗?

7、《已亥岁》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可能你没听过曹松的名字,但是最后一句传唱千古,你应该不止一次听人说起。

8、《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代才子,只可惜英年早逝,建功立业的心贯彻了李贺一生,但命运的嘲讽也伴随了他的一生。
9、《古从军行》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

在《唐诗三百首》中诗人入选的诗歌数量可是比很多著名诗人还要多的,除了“四大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成就无疑是最高的。

10、《望蓟门》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祖咏一生也是穷困潦倒,多亏王维救济,但是,诗人的一生是精彩的,他的《终南望余雪》是唐代科举考试中最著名的两首应试诗之一,他的《望蓟门》中最后一句至今为人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