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诗的分类按形式分3种?

2022年11月02日 05:22:073编辑

(一) 古诗的主要类别 1. 送别诗: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2. 怀古诗: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 3. 战争诗: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4. 思乡诗: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5.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诗: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托物表达自己的高洁品质 。(二)古诗常用的一些技法 1. 比喻:用某物比喻美好的品质和情操,或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或小人的丑行 2. 对比:有今昔对比、远近对比、是非对比、善恶对比、精神与物质的对比 3. 衬托:有以动衬静、以暗衬明、以悲衬喜、以虚衬实 4. 比拟:或拟人、或拟物 (三) 赏析古诗常用的词语 1.反映古诗总体表现手法的词语: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即事抒怀)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诗歌的内容大致分为这样几类:送别诗、写景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体裁上分为:古体诗;近体诗(绝句与律诗);词;曲。 从情节上分:抒情诗,叙事诗。 从表现内容分:山水田园诗,军旅边塞诗,闺怨诗,咏物诗,咏怀诗,讽刺诗,哲理诗等。 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 (4)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5)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 教师讲述:雪莱、普希金、泰戈尔的诗歌 (6)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 (7)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

对于中国诗歌的分类是怎样的呢?

一、中国诗歌发展概述:

1 先秦: 韵文——诗经;楚辞
非韵文——散文

2 两汉: 韵文——汉赋(古赋、大赋);古体诗(文人);乐府(民间)
非韵文——散文

3 魏晋南北朝: 韵文——骈赋(小赋)
非韵文——骈文

4 隋唐: 韵文——近体诗

5 宋: 韵文——词
非韵文——古文

6 元: 韵文——曲

7 明清: 非韵文——八股文

8 近代: 韵文——新诗;现代歌词
非韵文——白话文

二、中国诗歌基本概念:

1 诗经与楚辞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最早的两部诗歌集,创作时期都在先秦,之后成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也有诗经体与楚辞体(骚体)的说法。
相比之下,诗经相对遵守形体规范,而楚辞则较少拘束,从手法上来说,诗经偏于情景交映、婉转表达、比喻描写等,而楚辞的想象力相对更加丰富,思想自由,常常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诗经》的作者基本都已不可考,按照配乐的内容被分为风、雅、颂三种类型,其常见的创作手法又有赋、比、兴三种。《楚辞》中的著名作者则有屈原和宋玉。
《诗经》的代表作是国风一类,而《楚辞》的代表作则是《离骚》,所以后世常用“风骚”指代所有的诗歌。

2 乐府诗

乐府诗盛行于汉朝,历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时仍然有相当大的发展。

乐府的特点是配乐,所以现在留存下来乐府诗其实都是原来的歌词,其体例更多是根据乐曲的需要。较著名的乐府诗有《木兰辞》、《孔雀东南飞》、《陌上桑》、《上邪》等。直到唐朝以后,仍然有相当多的诗人以乐府曲名创作,如李白的《关山月》、王昌龄的《塞上曲》等。
但是随着乐曲古谱的逐渐散失,古乐府逐渐失去了影响力,不过以歌配词的做法仍然广泛流传,成为了之后的词。由于乐府的影响力,后代也有将词称为乐府的情况,比如苏轼的著名词集就称为《东坡乐府》。

3 词

词的出现与乐府息息相关,随着后者乐曲的逐渐散失,词逐渐成为配乐的诗体的主流,取代了乐府。
两者间的区别首先是乐府远早于词;其次是乐府曲名、词牌名的不同;再次则是早期很多词牌的出现是为了配合原有的诗作,与乐府先有曲后有文字相反。
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为了配乐而作,所以必须符合选定乐曲的格式、特点,作者并不能随意更改、创作新的乐府或词牌。

4 赋

赋上承《楚辞》,最盛行于汉朝。
它与诗、词最大的区别是不讲究简练,也没有字数、长短等的限制。赋词藻华丽,描写奢华,对于作者和读者的文学修养要求极高,而且赋仍然非常讲究用韵的细节,到唐朝甚至短暂出现过所谓的律赋。正是由于其强调格式形式,与骈文一样,到了唐宋时期被古文运动所反对,逐渐失去了影响力。也有一部分赋吸取了散文的特点,被称为文赋,虽然仍然有用韵、对仗等古赋、俳赋的手法,但是格式相对宽松,对于作者的限制较少。

5 古体诗

古体诗原指唐朝以前不配乐的诗,与近体诗相对,加上乐府诗三者成为狭义上的中国古诗中的三大类别。

近体诗成形以后,仍然有相当多的诗人喜欢使用古体创作,这些诗作也被称为古体诗或古风,与遵守格律的近体诗相区别。

6 近体诗

近体诗是南北朝时期出现、至唐朝而成熟的诗体。

其特点是讲究格律,即规范诗作包括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的四方面因素。近体诗只允许五种类型,即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和排律。

近体诗发展,由南朝发端,刘宋时鲍照、颜延之、谢灵运等人尝试调节平仄,彰显韵律,是为“元嘉体”。萧齐时,格律逐渐严格,沈约、谢朓、任昉等“竟陵八友”为其代表,称为“永明体”,至初唐时,近体诗形式方才大致告成。
据现今流传“诗格”等作品,初唐格律与后代认知尚有差距,有许多不同音律调节的尝试,也未定型。到沈佺期、宋之问二人,律诗格律才算完成。沈佺期擅长七律,宋之问则长于五律,而后对押韵、平仄及对仗样式讨论,已渐趋一致。初唐文风华靡唯美,仍有六朝遗风。陈子昂、张九龄力转流行,逐渐建立唐人诗风。
初唐时期,格律与风格皆逐渐形成新体,进入盛唐时期,遂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期。所谓黄金时期,乃专就形式美感与抒情风格而言,这也是许多论者所以为唐诗的特色。盛唐时期,边塞、田园等风格、题材极盛,王维、孟浩然为田园自然诗风代表;岑参、高适、王之涣等人则长于边塞题材。
盛唐极致,则属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7 骈文

骈文是另一种韵文的体裁,初期主要强调对偶,到了南北朝吸收了汉赋的特点,更开始注重用韵,体例越来越拘束,常常成为只有表面锦绣而无实质内容的作品。到了古文运动之后,逐渐失去影响力。

8 曲

元曲是古代诗歌中最晚出现的形态。

虽然其中仍然有用韵等成分,并且配乐,但是其中元杂剧的成就更加远远超过了散曲,实际上已经向叙述独立的故事等实际作用发展,逐渐脱离了韵文的范畴。元曲对明清的小说和各流派的民间艺术、戏曲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