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中国古代文艺批评重体验、重性情,具有生命哲学的诗性特征。“重体验”可以从中国文艺三个特有的范畴“妙悟”、“蕴藉”和“意境”中得到验证。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艺批评 体验 性情 诗性
一、重体验。体验是生命存在的根本特征。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重体验主要可以从“妙悟”、“蕴藉”和“意境”这三个中国文艺特有的范畴来看。
“妙悟”。庄子最早用“悟”,《庄子·田子方》说:“物无道,正容以悟之”,提醒人做人要纯真自然;东汉曾肇的《长阿含经序》:“晋公姚爽质直清柔,玄心超诣,尊尚大法,妙悟自然”;谢灵运“情用赏为美,事昧觉谁辨,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从斤竹澜越岭溪行》)“悟”字开始用于审美领域;齐梁时“山中宰相”陶弘景“今圣旨标题,足使众识顿悟。”(《与梁武帝论书启》)用“悟”来论述书法创造;随着佛学在中国的影响的扩大,禅宗把“悟”作为对世界把握方式的理念,进一步影响了诗家“妙悟”的审美品味。隋唐时的书法家虞世南在《佩书斋书画谱》中指出:“故知书道玄妙,必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及乎蔡邕、张索之辈,钟繇卫王之流,皆造意精微,自悟其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