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诗歌大全

古代诗歌阅读(4分)春中田园作王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①,荷锄觇②泉脉③。归燕识旧巢,

2022年10月29日 17:34:0130编辑

小题1:诗人借助斑鸠、杏花、泉脉、归燕、故巢以及人(的活动)等意象,表现了浓郁的春天气息,描绘出社会生活安定,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春天的图景。



小题1:每句2分,共4分。

古代诗歌阅读,完成小题(共8分)清 明①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

小题1:本诗首联用乐景写哀情。(2分)春天到来,桃李绽开,生机勃勃。然而
作者想到的是荒野中埋在地底那些长眠的人们,不禁愁绪万端。乐景写哀,愈见其
哀。(2分)
小题1:作者运用了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2分)《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
文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子推这样的
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突出了他的气节风骨。运用典故以简代繁,含
蓄蕴藉。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
操守的有气节之士。(2分)



小题1:本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是用乐景写哀情,借春天的勃勃生机,写荒野中埋在地底那些长眠的人们。
小题1:此时的手法是对比和用典,再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古代诗歌阅读黄庭坚黄庭坚《北窗》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初夏的景色,下语平淡但却耐人寻味。第一句“生物趋功日夜流”说的是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的荣枯代谢、繁衍生长,就像那长江大河,日夜流淌不息。随后一句“园林才夏麦先秋”转入了具体的描写,万物的生长变化都有自己的特点,看那园林之中花木茂盛,刚刚进入夏天,而外面庄稼地中的麦子却已经黄熟,等待着人们去收割,从而让我们想到自然界如此,那人世间的变迁也是一样的。三、四两句借窗外的景物,抒发自己的感受。诗人坐在北窗下铺着席子的床上,听窗外树上黄鹂的鸣唱,一副悠然自得;第四句“付与来禽安石榴”写出了诗人听任自然的心态,因为现在窗外的林檎与石榴花儿开得正艳,但过一段时间便会被其他花所代替,故而且听其自然吧。

(二)古代诗歌阅读(6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苏 轼缺月挂疏桐...

( 1 )寂静。(意思对即可) 2 )答案示例:下片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通过写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拣尽寒枝,不愿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表现了自己被贬后内心的幽愤寂苦之情。(表现手法 2 分,简要分析 2 分。如从“虚实结合”“比喻”“象征”“衬托”等角度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6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 千里...

16.(1)客中久滞,思乡情切。(2)年华渐老,感时伤逝。
17.
角度一: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久滞不归;由夕阳落山,想到自己年华老去。联想自然,抒情真切自然。
角度二:对比。云鸟行去之快与自己留滞之久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角度三:比兴。首联、颈联既兴且比,“孤云”
“归鸟”既引起乡情又是自比;由夕阳
引出年老,又是以夕阳自比,反映了离家的孤寂与老去的伤感。(只答比喻也可以)
角度四:情景分写,层次鲜明。一、三联写景,二、四联抒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
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时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有曲达其意之妙。(答对技巧得1分,分析结合诗句,语言表达流畅2分)
【解析】
16.
试题分析:此诗为游子怀乡之作。诗人抓住了秋天日落这一刹那的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此时此刻微妙复杂的思想活动。先“怅望”云去鸟飞之景,触动乡愁旅恨;再“怅望”夕阳余晖之景,加重乡愁,进而触发内心深处年华老去的感伤。这首诗诗有景有情,景与情高度统一,融合为一体。语言明白如话,概括力强。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分析:情景分写确是此诗谋篇布局上的一个特点。这种写法,对于这首诗来说,有特殊的艺术效果。细细玩味,可以发现此诗是颇见匠心的。全篇是写“落日怅望”之情,二句景二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前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显示出情绪的发展、深化。若不管格律,诗句稍颠倒次序可作:“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如此前半景后半情,也是通常写法,但显得稍平,没有上述那种层层递进、曲达其意的好处。而“宿鸟归飞急”引起归心似箭,紧接“辞家久未还”云云,既很自然,而又有速(千里片时)与迟(久留滞)对比,超脱而有浑劲。如改成前半景后半情格局(如上述),则又失去这层好处。
炼字潜词形象传神,“孤云”“归鸟”“微阳”“秋山”营造了秋日傍晚的萧瑟与清冷,寄托着作者的伤感之情。“烧”字的使用,是静中有动;“远”字又写出了意境的空阔,增强了对孤寂之情的表现。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