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现代诗

中西方艺术在14至17世纪的相同之处?

2022年09月27日 18:32:0711编辑

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它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有其共同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他们都是可以直接看到的、有形有色的具体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抒发画家对客观现实的感受的。

它比小说、诗歌显得具体形象更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在取材上更为广泛。所以,绘画是整个美术以至整个艺术门类中特别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之一。对世界影响极其深远。

无论是中国绘画,还是西方绘画,它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有其共同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他们都是可以直接看到的、有形有色的具体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抒发画家对客观现实的感受的。

它比小说、诗歌显得具体形象更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在取材上更为广泛。所以,绘画是整个美术以至整个艺术门类中特别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之一。对世界影响极其深远。

20世纪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比较?


其实不论是中国文学还是外国文学,都有文学传统,也就是所谓的“母题”,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行为、观点。母题很早就出现了,可以说是一个文学的源头。日后这个地区的文学的主题或基本形态就是在这样的母题上发展的,也一直围绕这样的母题在作新的阐释。

所以我认为,如果要讨论中西方文学的区别,母题的区别可以成为其中的一个角度。


先说外国文学。我们学到过其实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基石,而希腊文化中最具代表的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修斯》。这两本书讲述的故事其实是由希腊口口相传的民间神话故事整理,改编而来。

其实希腊神话故事我们不说耳熟能详也是略知一二,我们从中可以发现希腊神话是存在体系的,众神是有着完整的家族谱系的。

这反映出希腊文化对叙述的重视,简单来说,西方人更喜欢“讲故事”。

这一点在荷马史诗中更加明显。荷马被称为“结构大师”,他按照事件发生的必然或可能的联系,围绕一个人物或者主题将所有人物和事件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美的艺术结构,同时他善于利用时间的交替展开对几条线索的叙述,同一时间里推动几个事件向前发展(让人想起诺兰《敦刻尔克》的多线叙事233333 所以这很能说明荷马史诗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希腊神话中有着两个重要的神:阿波罗和酒神狄俄尼索斯。阿波罗代表着理性和自律而狄俄尼索斯代表着非理性、无意识、情感宣泄。可以发现日后的欧洲文学的发展就在这两端之间徘徊。


希腊戏剧大部分也都是从希腊神话改写而来,大多都进行了改造,人物形象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大多是讲述神和英雄的故事,实际上都在描写反映人类社会或者赞美人的力量。


最值得一提的是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讲述的是俄狄浦斯弑夫娶母的故事,实际上这一个悲剧性结局在一开始就以“神示”的方式告知,人物们所做的抗争都是为了避开这样的结局,然而悲剧始终发生。这里反映的是人与命运的冲突,从与命运的抗争凸显人的精神。“与命运抗争”这一主题可以说在西方文学中屡见不鲜,近代歌德的《浮士德》也有这样的元素。

《浮士德》中更是各种借用希腊神话的人物原型和形象来阐释自己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和对理想社会的期待。《浮士德》第二部中就以海伦,就是引发特洛伊战争那位美女,作为希腊精神文明的象征。


西西弗斯推巨石的故事也是关于“命运不可违背”,这一原型也被各种借鉴。

加缪甚至写了《西西弗的神话》一书,以西西弗斯的故事为背景,阐述自己的哲学理念。

美国电影《恐怖游轮》也是借鉴了其中死循环的悲剧模式。


再说回我们中国。中国文学其实是不擅长于讲故事而是偏重抒情的。

中国的古代神话是不成体系甚至人物关系是混乱的,这其实是因为古代中国人偏重的是空间观念而不是时间。《山海经》就是根据方位来讲述故事。古代神话里共时性的叙述多于历时性,所以谱系这种带有历时性的东西是很少出现的。

中国文学的源头是《诗经》和《离骚》,都是以抒情为主的。(虽然《诗经》作为现实主义也有叙事的成分,但是它无法做到像荷马史诗那样创造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来自于史传的书写。《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再到后来的《史记》,其实都存在高超的叙事技巧。然而,史传已经变成了类似政府文书的存在,而真正具有活力的仍然还是从诗骚中一脉传承下来的诗歌。

事实上,后世文学的许多主题如战争,思乡,求美,思妇,不遇等等,在《诗经》中都已经出现。

中国文学艺术中诗歌总是占很重要的地位,这离不开中国重抒情言志的文学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