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怀古诗词,个人以为杜牧是绕不开的,他也写过很多借古讽今的诗,可谓经典。今天先介绍一篇,短短28字,仅四句话,感叹历史兴衰,成唐诗精品。
秦淮河,秦代名为龙藏浦,汉代称之淮水,到了唐朝,才改叫秦淮河。晚唐时,杜牧一首《泊秦淮》横空出世,让这个本来籍籍无名的河流瞬间名扬天下,家喻户晓。从此,秦淮河再也没有换过名字,成了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朝末年,政治腐败,藩镇割据,边患频繁,国家危机四伏。诗人杜牧夜宿秦淮酒肆,眼见当权者们的穷奢极欲,荒淫无度,感慨万千,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写下这首被誉为"最好的秦淮河诗"。
起句就不同凡响。两个"笼"字,把烟、水、月、沙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烟和水是流动的,月和沙相对是静止的;按照古人对颜色的界定:烟和水是清色,月和沙是白色。动静相对,清白相应,既宁静柔和,又清冷迷离。秦淮河的沙和水都笼罩在月盈水气中。营造出一个朦胧的、梦幻般的气氛。置身于此,仿佛回到了六朝如梦的繁华。
第二句,这是一个倒装。按照诗人的活动顺序,应该先"夜泊秦淮近酒家",然后才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但是,这样就显得平铺直叙,平淡无味了。先创造出一个秦淮河的环境气氛,先声夺人,吸人眼球。然后追述"夜泊秦淮",点出世间、地点,主次分明,重点突出。"近酒家"又承启下面两句。
后两句:因为"近酒家"才能听到"商女"唱的《后庭花》呀。
"不知",卖唱女是不知道亡国之恨的,她只知道客人让她唱什么,或者客人喜欢听什么,她就唱什么。
谁知道呢?那些听者,那些达官显贵。他们知道这《后庭花》是靡靡之音,亡国之曲。但是,他们掩耳盗铃,装作不知道,沉醉于其中。
《后庭花》全名是《玉树后庭花》,南朝陈国末帝陈叔宝所制。当年隋朝大军已经越过长江,破城在即,陈叔宝却和宠妃张丽华及群臣们,沉醉在《玉树后庭花》中不能自拔。最后,陈叔宝投降,成了亡国之君,《玉树后庭花》也就成了亡国之曲。这些真实的历史,听曲的宦绅是知道的。但是,他们和陈叔宝一样,整日寻欢作乐,沉迷声色,享受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他们根本不接受历史的教训。正如杜牧《阿房宫赋》所说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历史的悲剧将要重演,这就是杜牧的担心,这就是杜牧的悲叹,这就是杜牧的告诫。
借助一首歌曲,寄寓兴亡之感。二十八个字,既有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又有对现实的深切隐忧,立意出奇,史识高绝;语言凝练,含蓄深沉;不愧是唐诗中的精品。杜牧的这首诗,可以说让秦淮河家喻户晓,因诗而出名。当然全诗的最后两句,更经典,王安石也化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