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歌当中,有关战争题材的描写非常之多。 这与创作时期的战争背景是分不开的,而不同时期的战争诗歌所反映的内容又有很大的区别,我们准备用两篇文章的篇幅,专门来聊一聊这个题材。今天主讲唐朝时期的战争诗歌。
唐朝中前期,国力空前强盛,战争多是以向外扩张为主。这个时期的很多文人向往边塞风光和生活,同时也为了寻求建功立业的机会。在这样的机缘之下,产生了一大批“边塞诗人”。其中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翰等为代表。边塞诗歌多以描写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反映塞上战争和军旅生活为主。这些诗歌大多表现了唐王朝作为一个核心文明,主体民族,对周边部族作战的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强烈自豪感。
王昌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诗人清醒的认识到穷兵黩武的危害,同情底层士兵的遭遇,表达了战争造成的危害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古意 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
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雪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唐玄宗末年爆发的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战争致使国力迅速衰退,统治阶级的腐朽加剧了社会负担,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期,反映战争的诗歌一改当初的自豪感与荣誉感,转向控诉战争导致的社会危害以及对悲苦人民的同情。苦难的时代玉成了一位伟大的“诗圣”——杜甫。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新安吏节选 杜甫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暮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石壕吏节选 杜甫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垂老别节选 杜甫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乾。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时间来到唐王朝的晚期。晚唐王朝国力衰退,已经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战争题材的创作受到了时代的限制,诗人们开始转向追忆历史上的战争,并以此来警醒和思考当代的社会发展。同时,局部的农民起义战争开始爆发,其中,也有一部分有文化知识的起义军领袖,开始将矛头指向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他们也有一些相关的创作。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题武关 杜牧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樯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马嵬其二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自题像 黄巢
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
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
自此,唐王朝风雨飘摇,大厦将倾。整个时代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当中,每个阶层都受到沉重的打击,文人们再也提不起精神去做那些中兴富强的美梦了。这种悲凉的情怀最终和王朝一起步入暮年。走上了一条“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不归之路。
关于战争题材的诗歌,直到唐之后的宋朝,才有了新的发展方向,我们明天将沿着历史的轨迹,再做分析,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