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亦文人文,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金庸和徐志摩的比较,是一个跨越了时代的比较,虽然他们年龄相差不大,且辈分相同——表兄弟关系。但在文学史上讲,属于两个不同时期的人物:徐志摩是现代诗人,而金庸是当代作家。如果说百年以后,我相信依然是金庸的知名度更高,并且,二人之间的知名度,包括评价的差异,会比现在更大。
由于金庸先生的知名度实在太高,在此不妨略去对他的分析,仅就徐志摩的文学成就,简述一二。
首先请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除了徐志摩糜烂污糟的私生活,请你列举出读过的或听说过的他的作品名称,五个以上,不许查找资料。
这个简单的问题是否难住了大部分读者?除了《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沙扬娜拉》等寥寥几首,是不是乏善可陈了?并且,这几首是不是精品,似乎还要打个问号。也不要反问一句,你行你上。我不是现代诗人,不吃文学这碗饭,我不行也不上。
由于徐志摩及其所属的新月派诗人群,也面向社会印发期刊杂志,故此,“曲高和寡”的揣测和辩论可以休矣。换言之,他真的没那么高的水平。
一个徐志摩,本不值得说这么多,各位如有兴趣,可以自行搜索一下他的《花牛歌》,现在还在小学课本里的作品,可知道我所言不谬。而徐氏的成名,除了无聊八卦,也在于那个时代的大众识字率低,尤其是设立了新式大学之后,贫民家庭的子弟,基本与之绝缘,遑论出国留学。而徐志摩以江南望族之后,不但在教育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还与陈西滢等人组成了文坛小团体,在女师大风潮等事件中,维护既得利益集团,打压进步学生,其事迹不见得光彩。
比较搞笑的是在这场论战中,徐志摩其才与周氏兄弟固然相去甚远,连陈西滢的能力都有所不及,只能拉拉偏架助阵,眼见得溃败在即,喊了一声“带住”,说了什么绅士、大学之类的蠢话,殊不知鲁迅先生有寸铁杀人的修为,一篇《我还不能“带住”》,骂出了徐陈之流的狐狸尾巴,以逻辑分析的方法,又驳了这几位个体无完肤。
如果各位读过这篇文章,便对徐志摩那“诗哲”的外号印象颇深。泰戈尔访华,蒙陈西滢等取了个“竺震旦”的中文名字,徐志摩作为中方代表,顺便也混了个“诗哲”的头衔,“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为诗人取雅号,本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如诗仙诗圣诗鬼诗佛之类,但若无优秀甚至顶级的作品加持,这个雅号,毋宁说是讽刺。于是志摩尴尬而论敌欣喜,一时之间,“诗哲”之名满天飞舞,讽刺之情溢出文字。
不用说鲁迅那一代受过严格传统教育的人,便是我们现在稍读过几首唐诗宋词,便可知道徐志摩的水平大致处于什么位置。如果摒弃无脑吹的“果粉”,以自己的认知去阅读他的诗,你会庆幸只是通过网络,且在wifi环境下免费阅读的选择,并暗中得意于自己的英明。
如果金庸先生有知,估计会愤怒于把他和自己的表哥并列,而对徐志摩的评价,早在金庸十几岁的时候,其家族已通过一副挽联,描述了这位亲戚的“诗才”和人品: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