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词、曲相比,中国的诗歌历史最悠久,成就最辉煌。它兴起得早,且 经久不衰,青春长在。诗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语言产生后不久。《淮南子•道应训》说:“今 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可见在原 始劳动中的劳动号子就是最原始的诗歌,鲁迅将其戏称为“杭育杭育派”(《门外文谈》)。《吕氏春秋•古乐》又说:“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 尾,投足以歌八阕。”可见原始的诗与歌密不可分,都与音乐舞蹈密切相 关。但由于缺乏文字记载,这些原始诗歌大多已湮灭不传。一些古籍记载的 所谓神农、黄帝、尧、舜时代的歌谣,多数经后人润色,甚至是伪托之作, 但也有个别作品保留了远古时期的原始味道,如《吴越春秋》卷九所载的 《弹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以简单的节奏 表现了从砍伐竹子、制造弹弓,到射出弹丸、击中猎物的狩猎过程。:
屈原的诗有什么特点?
屈平(约前340-约前278),字原,通常称为屈原;芈姓屈氏。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但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搀言而被流放,最终
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屈原创立了 “楚辞”这种文体。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溶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从体制上看,屈原以前的诗歌,不管是《诗经》或南方民歌,大多是短篇,而屈原发展为长篇巨制。《离骚》一篇就有2400多字。
在表现手法上,屈原把赋、比、兴巧妙地糅合成一体,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品德、意识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
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