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
出自于宋代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扩展资料
此词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当时北国沦陷,丈夫亡故,词人只身流寓浙江金华。这首词表达的就是这种国破家亡的满腔忧愁。
虽仅在末尾出现一个“愁”字,而“愁”实在是贯穿全篇的主题线索。整首词写得极其含蓄委婉,又起伏变化,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黄了翁《蓼园词话》),充分体现了婉约词派的特色,耐人品味。
《武陵春》一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兵荒马乱中人们共有的离恨别绪。李清照将时代的悲哀用巧妙的手法融进了自己有限的艺术境界里,从而使本词具有了典型性。因此这首词不仅获得了艺术审美价值,而且也赢得了社会审美意义。
古诗惠崇春江晚景的作者是谁
《惠崇春江晚景》(又名《惠崇春江晓景》),为元丰八年(1085)苏轼在逗留江阴期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原诗共两首。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春江晚景的诗句
春江晚景
宋 惠崇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诗人介绍
惠崇(?~1017?) 北宋僧人、画家、诗人。建阳(今属福建建阳县)人,一作淮南人。他擅长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潇洒虚旷之象。王安石《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说: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苏轼、黄庭坚、王庭□等也有诗称赞他的画,其中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尤为后人所称许。
惠崇与剑南希昼、金华保暹、南越文兆、天台行肇、汝沃简长、贵城惟凤、江南宇昭、峨眉怀古,合称九僧;与魏野、寇□、林逋、潘阆等俱宗贾岛、姚合,同属晚唐派。九僧与西□诗人同时,而作风不同。他们专精五律,多写生活琐事与自然小景,忌用典,尚白描,锻炼推敲,力求精工莹洁。其佳句多在颈联,如宇昭的马放降来地,雕盘战后云,希昼的春生桂岭外,人在海门西,即见称于欧阳修。九僧中惠崇最杰出。他有《摘句图》一百联,为人传诵。他的《访杨云卿淮上别墅》,可为五律代表,诗中河分冈势断,春入烧痕青一联,雄浑工致,最为精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