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当代诗

李白诗、词、赋皆有很好成就,谈谈李白成就的原因?

2022年06月21日 19:37:479编辑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从二十五岁出川,云游各地。李白有着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他一生曾两次做官,不仅没有使个人的才干得到充分发挥,反而遭到排挤,贬官和流放。

李白经历了“安史之乱”等动乱局面,这些都加深了他对唐王朝内部孕育着的危机的认识。李白是唐代大诗人,他的诗、词和歌赋,不仅反映了现实生活,而且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李白所生活的阶段,正是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中。李白作为一个政治上有抱负的人,由于官场上被同僚排挤,被皇帝老儿贬官流放,让李白的才干难以得到充分施展。如此遭遇,反而促使李白开始了漫游祖国大好河山的机会。他周游国内各个地方,体察民情,游历风光,会见朋友等活动,写下了大量不朽的诗、词和歌赋。既讴歌了国家的大美河山,又会见了昔日好友。这方面诗可以说是多多益善。

“李白的诗、词、赋皆有很好成就”,其原因就是怀才不遇,被贬被流放之后开始深入到民间基层,用时下的话说就是开始接地气。诗词文章歌赋来源于生活,经过诗人加工提炼升华成许多著名的诗篇。

本博常常想,不论人的出生是如何的优越,还是个人聪明绝顶,假如一生平平坦坦,没有起伏的生活能有多大的作为?李白不被同僚所排挤,不被皇帝所罢黜,在朝中也就是一个不上不下,不小不大的官员。有可能是朝中多了一位可有可无的官员,而中国文学史上就少了一位大家。(2020/07/05)

李白能在诗、词、赋方面有那样高的成就,首先与他的勤奋学习是分不开的,“铁棒磨袖针”就是讲他从中悟出刻苦学习的道理。其次,他一生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负,不论遇到任何挫折,他都坚定信念,一直期望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希望能像吕尚、范蠡、乐毅、鲁仲连、诸葛亮、谢安等风云人物那样,做一番事业。甚至在晚年也还一度打算从军,可见他毕生没有放弃这个理想。在政治上他并没有完整明确的主张。他所说的“天人宴安。草木蕃殖”“弃末返本,人和时康”“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理想,只是道家的无为和儒家的认证的混合而已。但他的“达则兼善天下”的心愿却屡遭挫折。他对现实极为不满,少年时代练剑逞勇,心仪古代侠士的为人,但这又分明无以变革现实,于是力求从政,要“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宇大定,海县清一!”到这条路也走不通时,他只能以极大愤慨,发出感叹: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纵览他的一生,他屡受挫折,不得志。但他博大的胸怀,不屈不挠,勇往无前的精神,造就了他学业上的辉煌成就。

李白早期写旧体诗如《将进酒》, 后面写新体诗,文坛变革他搞的?

你好,@雅室雕龙 作为文学院毕业的教育硕士对中国古典文学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对李白其人及其诗,还是有一定研究的。下面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李白

首先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李白作为唐代大诗人,盛唐时期的大诗人是唐诗的代表作家,他写的都是旧体诗,从来没有写,也没有可能写现当代的新体诗!旧体诗是古代的诗歌样式,包括:诗、词、散曲等几种样式。其中诗又包括古体、近体(或今体)。古体诗形成于唐以前,近体诗(也称今体诗)形成于唐代;而词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散曲形成于元代。李白传世的诗歌有:古体诗、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有律诗和绝句之分)和词。散曲是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的一种,李白不可能穿越到元代写散曲!△李白

新体诗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形成的现代白话诗。只有现当代人才写,李白只有穿越到现代或当代才有可能写新体诗。因此,李白写过旧体诗《将进酒》(属古体诗,沿用乐府旧题)是千真万确的,但他从来没有写过新体诗也是千真万确的!@雅室雕龙 这里可以负责任地说您这个问题是个无厘头的问题,也许是穿越小说看多了,而臆断李白后来写新体诗,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文盲搞一个冷幽默,不过这个笑话一点儿也不好笑!△李白《将进酒》

其次,说李白搞文坛变革则有点夸大。李白写古体诗沿用乐府旧题,旧瓶装新酒;写近体诗对近体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写词为词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只能说李白对诗、词等旧体诗的发展变革做出一定贡献,虽然诗名远播与创作成就极高,对后世影响也很大,但说文坛变革是他搞则有些夸大,似言过其实。例如:在对诗的变革上李白远不及诗的集大成者诗圣杜甫,同样是古体诗杜甫不但能沿用乐府旧题,旧瓶装新酒,他还创制乐府新题,新瓶装新酒。而中唐的诗魔白居易则发起“新乐府运动”,其力度也远超李白!

△李白

以上是@雅室雕龙 的一点儿拙见,当否请留言评论交流!

☞图自网络,涉权请删!

问题:李白早期写旧体诗如《将进酒》, 后面写新体诗,文坛变革他搞的?

前言我感觉题主可能没有表达清楚,旧体诗与新体诗的定义很容易混淆。

我们说的旧体诗是指传统的古诗词,其中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另外,李白虽然有大量的不同诗体优秀作品,但是在诗歌的变革中,他的作用没有那么大。

一、近体诗近体诗又叫做近体诗、新体诗,即讲究平仄格律的诗体。这种诗体发端于在齐梁时期的永明体。《南齐书·陆厥传》说:

“永明末,....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研王融以气类相推毅,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例如沈约的《登玄畅楼》 :

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中有陵风榭,回望川之阴。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落晖映长浦,焕景烛中浔。云生岭乍黑,日下溪半阴。信美非吾土,何事不抽簪?

永明体是一种过渡的近体诗,在南北朝后期,就出现了标准的近体诗了。到了初唐,格律规则完善,近体诗甚至被纳入了科举考试中。

二、含糊的新体诗近体诗是格律诗, 不过“新体诗”这个词,应用比较广泛,不同于以前形式的诗体常常被称为新体。例如梁朝皇帝的这首《伤离新体诗》:

伤离复伤离。别后情郁纡。

凄凄隐去棹。悯悯怆还途。

戚戚意不申。转顾独沾襟。

前驱经御宿。后骑历河漘。

胡香翼还幰。清笳送后尘。

落日斜飞盖。馀晖承画轮。

柳影长横路。槐枝深隐人。

桂宫夕掩铜龙扉。甲馆宵垂云母帏。

胧胧月色上。的的的夜萤飞。

草香袭余袂。露洒沾人衣。

带堞凌城云乱聚。排枝度叶鸟争归。

碗中浮蚁不能酌。琴间玉徽调别鹤。

别鹤千里别离声。弦调轸急心自惊。

试起登南楼。还向华池游。

前时筱生今欲合。近日栽荷尚不抽。

犹是衔杯共赏处。今兹对此独生愁。

登楼望暧暧。山种自分态。

偃师虽北连。轘辕已南背。

远听寂无闻。遥瞻目有阂。

含诧意不迷。长叹情无赖 。

这首诗的作者梁简文帝萧纲,这种“新体诗”其实是一种杂言诗,因此这首诗也有刻本的题目是《伤离杂体诗》

又如民国林庚白《孑楼诗词话》中说新体诗:

新体诗人,每喜拾欧美牙慧,而不知其远于创作。曩见徐志摩译哈代所作《一个星期》,辞意并美,为之技痒,遂亦踵成一首,颇自矜以为突过哈代。兹以哈代所作,与拙作并录于此,以质海内之嗜新体诗者。

徐志摩翻译哈代的这首诗,被林庚白称为新体诗,《一 个 星 期》:

  星一那晚上我关上了我的门,

  心想你满不是我心里的人,

  此后见不见面都不关要紧。

  到了星期二那晚上我又想到

  你的思想,你的心肠,你的面貌,

  到底不比得平常,有点儿妙。

  星三那晚上我又想起了你,

  想你我要合成一体总是不易,

  就说机会又叫你我凑在一起。

  星四中上我思想又换了样;

  我还是喜欢你,我俩正不妨

  亲近的住着,管它是短是长。

  星五那天我感到一阵心震,

  当我望着你住的那个乡村,

  说来你还是我亲爱的,我自认,

  到了星期六你充满了我的思想,

  整个的你在我的心里发亮,

  女性的美哪样不在你的身上?

  像是只顺风的海鸥向着海飞,

  到星期晚上我简直的发了迷,

  还做什么人这辈子要没有你!

  

三、李白的近体诗与古体诗李白的静夜思、行路难、蜀道难等诗,不遵守格律的要求,所以是古体诗。例如《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首诗很向梁简文帝的那首诗,这是一首杂言古体诗,每句字数不固定。

而静夜思虽然是一首五绝,但是并不是近体诗,是一首五言古绝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仄平通平仄,平平平仄平。 

而早发白帝城、送友人等遵守格律的规则,就是近体诗。例如这首五律《见京兆韦参军量移东阳二首 其二 》

闻说金华渡,东连五百滩。全胜若耶好,莫道此行难。

猿啸千溪合,松风五月寒。他年一携手,摇艇入新安。

结束语从题主表达的意思来看,所谓的文坛变革应该是指近体诗(即格律诗)萌芽、演变、成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沈约等永明体诗人作用最大,从齐永明时期开始,经历了齐、梁、陈、隋四个朝代,到初唐时近体诗才真正完善。

其实在梁朝,已经出现了完全符合格律的诗作了。只是格律规则尚不明确和完善,诗人偶合而已。

可以看出,这并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而李白时期,近体诗已经成熟了。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