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松树外形特征:走进松树,粗壮地主干笔直向上,它的树皮非常粗糙,树干每隔两、三寸地地方长出一根树枝,树枝向四周慢慢低下去,而枝头却顽强的往上翘,树枝上长出了许多细枝,细枝上一寸左右的松针,着就是松树的叶子,许多叶子连在一起,向一把毛刷子,松针会刺人,如果谁不小心被它刺了一下,准会痛得哇哇大叫,这大概是松树的“防身武器”吧!松树上面尖,下面大,就像一座绿色的“小宝塔”,它们威武的样子,好像一个“士兵”日日夜夜守护着我们的校园。作用:夏天,长长尖尖的松针映着火辣辣的太阳,闪闪发光。体育课上,同学们在毒辣的阳光下玩耍着,嬉戏着,玩累了,就可以在松树下乘凉,别提有多爽快了!
板画是什么?怎么画?
板画:版画造型艺术之一。作者在各种不同材料的版面上通过手工制版印刷而成的一种绘画;可有限制地复印出多份不影响其艺术价值的原作。
后来又引申出即指在黑板上作画以实现直观性教学的目的的一种教学形式。正确地运用板画(黑板上作图) ,则是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重要手段。
板画的画法:
1、绘制底稿,在木板上绘制铅笔底稿。
2、用刀刻画出要留的部分。
3、用红油漆和黑油墨刷在木板上,印于白纸之上,就完成了。
扩展资料:
中外最早的版画的形式是木刻复制版画,如我国唐代咸通九年(868)刻制的《金刚经》扉页画《说法图》等,系由技工根据画家画稿刻印的版画。十八世纪起才开始有画家自己绘稿、自己制版、自己印刷的创作版画。作为造型艺术的版画,是指创作版画。由于版材受墨部位、版材性质与制版印刷方法等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品种。
古代怎么竞选花魁的
竞选花魁流程:评选的项目,除了容貌、神态、言语之外,还有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排名有时则仿照科举考试,分一二三甲、状元、榜眼、探花。
明清时的一些名流才子,除了积极参加“评花榜”的品评工作,还专门为此写了许多文章,其中的优秀作品包括比如冰华梅史的《燕都妓品》、潘之恒的《金陵妓品》。
《金陵妓品》中把评判好妓女的标准共分为四等,即“品、韵、才、色”。
扩展资料:
评花魁的发展
盛唐初期
远在盛唐时期,文人骚客便常与名妓歌女往来,诗酒唱和。诗人常赠诗名妓,赞美或品评其才艺品貌。到了北宋就开始出现正式评选青楼名妓的畸形“选美”活动,没落士人以此寻欢作乐,还名美其名曰“评花榜”。
所谓“评花榜”,有的是用各类名花来品评比拟名妓,评选出“花魁”;有的则干脆模仿科举考试的功名头衔来排列名妓等次,也分一、二、三甲,一甲三名自然便是“状元”、“榜眼”、“探花”。这也许正是那些在科考中失意的士人,借机对科场和官场腐败的一种挪揄与嘲讽。
与时下的各类“选美”大赛相类似,“评花榜”前,主持者要选好花场,订立评选章程条例,其内容则是令当代美女们可能望而生畏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但那时候还尚无正式的公证机构,所以在评选议程中会省略“请公证人员致公证词”这一项。
评选之日,当地各青楼中的名妓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赴会,场面非常热闹,围观者往往成千上万。
风流才子与名妓汇于一堂,边饮酒行吟,边品题高下,题写诗词或评语。评写完毕,当场唱名公布。青楼女子一旦“中榜”,便会“身价十倍”。评选前后,当地旅馆、酒肆自然暴满,生意空前兴隆。
北宋年间
最迟在距今九百多年的北宋熙宁年间,汴京就已有“评花榜”。当时汴京名妓郜懿以美貌著称,被文人词客品评为“状元红”,曾红极一时。
明代中叶后,“评花榜”更为盛行。冯梦龙《情史·情痴类》中就记载了由当时文人才子评品出的“金陵青楼十二钗”。还有好事者撰出《燕都妓品》和《金陵妓品》,依据“品、韵、才、色”把名妓分为四种风格,这也成为后来“评花榜”的四条标准。
明朝
明崇祯年间,金陵城曾在侨居水阁举行过一次声势浩大的“评花榜”活动,四方前往观赏的士人富商的车马挤满大街小巷,水阁外排列的船只像一堵墙,梨园子弟则分三班连场演戏助兴。
最终被评为第一名的王月封号“状元”,在鼓乐声中坐上百花簇拥的“状元”宝座,用金杯品酒,颇为荣耀。有人还题诗:“月中仙子花中王,第一嫦娥第一香”。
清朝
清朝末年,随着近代报业的参与,“评花榜”与现代的“选美”在形式上更为接近。《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伯元曾在上海凭借《游戏报》进行“评花榜”活动。自1897年夏开始,每年评选四次,以当年的首次评选最受关注。
评选采用投票方式,分一甲三名,二甲三十名,其余有得票者均列在三甲,并在报上公布中选者的姓名、玉照、住所,还附上文人们附和的酸溜溜的赞词。
一次评选活动做下来,报纸销量骤增,广告额翻了几番。事实上,随着“花榜”的评选,相关的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拉动。
当时上海的照相业刚刚起步,由于“评花榜”中刊登青楼女子的玉照,也勾起了那些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们照相的欲望,使各照相馆门庭若市。参评青楼女子时尚的服装,一经报纸宣传,也被广大良家妇女所效仿,带动了服装裁剪业的兴隆一时。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花魁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评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