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看到的《二十四史》中的《宋史》,篇幅最多。我有一套中华书局2000年1月第1版的《二十四史》,全套63册,《宋史》就占了11册。
全书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多一倍;志的份量也是占第一,食货志十四卷,比《旧唐书》多七倍;兵制十二卷,是《新唐书》兵志的十二倍。更为厉害的是,礼志二十八卷,占了整个《二十四史》全部礼志的一半。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指出《宋史》的几个特点:
一、宋史事最详,多国史(宋)原本。
宋代时史学已兴起,史官记事制度十分完备,官修、私撰记事都保存了颇为丰富的史料。元末撰修的《宋史》,基本上是利用旧有的宋朝国史资料整理编撰而成,占有资料丰富,记事最详尽,编撰成书时间也很快。元顺帝于至正三年(1343)三月诏令丞相脱脱主持编修辽、金、宋史,到至正五年(1345)十月,两年半的世间《宋史》就成书了。
二、宋史各传多有回护。
由于《宋史》基本上是依据宋朝国史资料编撰而成的,而本朝记事,一般存在多记善,少记恶与丑的毛病。除了大奸大恶之徒如章惇、吕惠卿、蔡京等少有讳饰外,“其余则有过必深讳之,有功必详注之。”,所以宋史的记载是不能完全相信的。
三、宋史各传多有附会。
列传中多有把张三的事安到李四头上,窜乱颇多,甚至有一人两传。
《宋史》基本上保持了宋朝国史的原貌,它有一个以上史书没有的特点,就是始终遵循程朱理学的基本思想,清代钱大昕说:“宋史最推崇道学,而尤以朱元晦为宗。”
由于宋本朝记载北宋史料特别详细,到南宋中期以后“罕所记载”,《宋史》比着葫芦画瓢,便成了头重脚轻,前详后略。
但毕竟《宋史》对于宋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民族关系、典章制度都做了详尽的记载,是后世研究三百多年宋朝历史的基本史料。所以,我们也得感谢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这部体例庞大的史书。尽管它有毛病。
在二十四史或者二十五史中,《宋史》以卷轶浩繁而著称,拿《宋史》与新旧《唐书》做比较,《宋史》2000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的列传多1倍,《食货志》相当于《旧唐书·食货志》的7倍,《兵志》是《新唐书·兵志》的12倍,《礼志》篇幅相当于二十四史所有《礼志》的50%。
《宋史》成书时间短,只用了短短2年零7个月,编纂过程比较草率,整套史书的结构也编排失当,较为混乱。但是在存在这个比较粗糙的最大缺点同时,正因为对史料缺乏认真鉴别考订与剪裁,大量保存了《宋史》修史过程中参考依照的宋代的国史、实录等史料,在这些史籍现在已经基本上亡佚的情况下,《宋史》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换言之,《宋史》就是保存宋朝官方与私家史料最有系统的一本书,弥足珍贵。
从我们了解宋朝史料的角度,《宋史》的详远胜于略,至于《宋史》在修史上存在的偏见或者疏漏,比如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谁该入列传谁不该入列传,其实对现代的人们意义不大,因此,《宋史》的优点是远远大于其缺点的。
并没有什么证据显示元朝修《宋史》的时候刻意歪曲以利于亡人之国先亡其史,反而我们能够不时发现很多吃元朝饭却为宋朝鼓吹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