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
古体诗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除楚辞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但绝不是古风,古风只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1.简要叙述宋以前的诗歌发展历程(包括体裁、风格、代表作家等)
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乐府歌辞是由乐府机关采集,并为它配上乐谱,以便歌唱的。《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中唐时白居易等掀起一个新乐府运动,创新题,写时事,因而叫作新乐府。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古诗的分类有什么
古诗分类:古体诗-乐府-律诗-绝句
首先,广义的古诗, 包括两大类,古体诗和近体诗。
隋唐以前的诗全部是古体诗,对格律的要求很少。乐府也属于古体诗。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讲究格律。隋唐以后的诗,大多是格律诗,但也有古体诗,如李白的《蜀道难》。
狭义的古诗就指古体诗。
按照诗中一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七言、四言等。
格律诗又分为绝句、律诗、排律。
绝句一诗四句,不要求对仗,但要求平仄和押韵。
律诗八句,中间两联,也就是中间四句,必须对仗,也要求平仄和押韵。
排律类似于律诗,句数不定。
关于押韵、平仄、对仗等要求,说来话长了。
简单说一下怎么判断吧。
首先根据是否对仗、是否押韵、是否平仄符合格律要求判断,不符合为古体诗,符合为近体诗。
若是近体诗,再根据句数判断是哪一种,绝句或律诗。排律并不多见。
再根据每句字数判断是几言。
古诗中,五言绝句是四句诗,每句都是五个字:七言绝句是四句诗,每句都是七个字.有一诗集,其中五言绝句
假设去掉12首五言绝句,则五言绝句比七言绝句的总字数少了:12×5×4+240=480(字),
因为1首五言绝句比1首七言绝句的字数少:4×7-4×5=28-20=8(字),
所以七言绝句有:480÷8=60(首),
则五言绝句有60+12=72(首),
所以60+72=132(首),
答:一共有132首.
故答案为: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