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宋代朱熹劝学诗的写作背景

2022年06月18日 17:43:2513

1,宋代朱熹劝学诗的写作背景是宋朝发生靖康国耻的时候,劝诫少年要报读诗书,报效国家。
2,其主旨是劝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

3,劝学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求诗歌鉴赏题材和主旨的关系?

羁旅思乡诗

羁旅思乡诗主要写客居他乡的游子漂泊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写景咏物诗(包括田园诗)

写景咏物诗主要通过描写山水田园景物抒发自己归隐田园,寄情山水,恬淡自然、闲适自得等情感,或者表达自己的抱负、志向,或者表达自己的品质。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贺知章的《咏柳》等。

要掌握鉴赏的方法

1、整体感知,抓住诗眼

古诗所抒发的情感主要有亲情、乡情、友情、爱情和闲情等,而这些情感的表现经常会聚焦在某一句或某一个字上,此时这一句或一字就成为全诗的“眼睛”,即“诗眼”。鉴赏时如果能筛选并抓住“诗眼”,将大大有助于准确把握诗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例如2004年高考福建卷的第16题,选用了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一首绝句《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其“诗眼”就是第三句中的“凉”字,一个“凉”字既写出了天凉,更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孤寂(心凉)。

2、感受意象,品味寓意

古诗中的意象,就是诗歌中的形象。大凡诗中涉及的人、物、景观、花、鸟、虫、鱼等都可称之为“意象”。古诗中的意象是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的,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的强烈的主观色彩。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意象已被赋予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如用“风霜”、“雨雪”、“长烟”、“落日”、“孤城”、“角鸣”等表达征戍之难;用“杨柳”、“笛声”、“落花”、“孤蓬”、“浮云”等表达离愁别绪;用“月”表达思乡,用“星”传恨,用“水”喻愁多,用“梅”“莲”“菊”表达高洁品行,用“松”表达凌云之志。如2004年高考广东卷第16题,选用了杜甫的《江汉》: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只要抓住“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几个意象,就可以悟出诗既表现了诗人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又体现了诗人那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3、推敲语言,传达效果

推敲语言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比较,即品味语言的效果时,运用换字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突显优劣,可以准确理解诗意。比较的字要把着重点放在动词上,如“微风燕子斜”,“斜”如换成“飞”就没有了“斜”字所蕴含的形态美。还要重视表示色彩的形容词,如“山青花欲燃”,“燃”如换成“红”,就不能突出艳丽、景物如花的动态美。2005年高考福建卷第10题,选用了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引”比“别”用得好,它写出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起愁心,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4、表达技巧,鉴赏之重

近年来,表达技巧的考查已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理应成为我们鉴赏古诗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