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 古人是如何消夏纳凉的?

2022年06月16日 14:05:555

希望对你有帮助:封建时代的皇家宫廷,其避暑方式十分奢侈。唐代时,皇帝在宫廷中建有专供避暑的凉殿,殿中安装了机械传动的制冷设备。这种设备,采用冷水循环的方法,用扇轮转摇,产生风力将冷气送入殿中。同时,还利用机械将冷水送向屋顶,任其沿檐直下,形成人造水帘,激起凉气,以达到消暑之目的。据《唐语林》卷四记载:“玄宗起殿,……时毒方甚。上在凉殿,座后水激扇车,风猎衣襟。……四隅积水帘飞洒,座内含冻。”由此可见,这种制冷设备利用自然水冷,具有较高的降温能力。张仲素《宫中乐》诗云:“甘泉将避暑,台殿水光凝”,就是对凉殿消暑的赞誉。
在宋代帝王的凉殿中,也有这种设备,但比起唐朝则更加豪华。《武林旧事》卷三载:“禁中避暑,多御复古,选德勤殿及翠寒堂纳凉。长松修竹,浓翠蔽日,层峦奇岫,静窈萦深。寒瀑飞空,下注大地可十亩。池中红白菡萸万柄,盖园丁以瓦盎别种,分列水底素馨、建兰、麝香藤、朱槿、玉桂、红蕉等花数百盆于广庭,鼓以风轮,清芬满殿……闻洪景卢学士尝赐对于翠寒堂,不可久立,上问故,笑遣中贵人以北绫半臂赐之,则境界可想见矣。”可以看出,宋代凉殿不但以风轮送冷水凉气,而且还在蓄水池上和大厅四周摆设各种花卉,使冷风带香,芬芳满室,其冷风效果之好,已使人感到寒凓不堪。
除了机械制冷设备以外,宫廷中还备有大量的藏冰。每当寒冬季节,都有专职官吏负责采集天然冰块,贮存于冰室之中,炎夏期间取出,以供皇家之用。
唐代的高官显贵们,有的也建立起私家避暑设施,虽然比不上宫廷的规模,但也极尽巧妙之思。其中专供纳凉用的水亭,就是唐代宫吏设置的一种避暑建筑。《唐语林》卷五记载御史大夫王某“宅第有一雨亭,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刘禹锡《刘驸马水亭避暑》诗也描述了水亭特色:“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雨,水晶帘莹更通风。”这种水亭,利用机械将冷水输送到亭顶的水罐中贮存,然后让水从房檐四周流下,形成雨帘,从而起到避暑降温的效果。当然,这种半自动的制冷设施,用费颇大,并非一般人所能建造。
唐代显贵杨国忠还造冰山来避暑,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开元天宝遗事》卷上记载:“杨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为山,周围于宴席间。座客虽酒酣各有寒色,亦有挟纩者,其骄贵如此。”天然藏冰,在唐代属希有之物,《云仙杂记》说:“长安冰雪,至夏日则价等金璧”。而杨氏一族,竟能以融化巨大冰块的方式来降温避暑,足见其富贵骄奢。
在唐都长安,还出现过一种避暑会。这是富家子弟们避暑消夏的一种临时组织。这种奢靡的避暑会,在当时曾风流一时,传为佳话。
宋人则有亭楼纳凉,泛湖避暑的习俗。每当炎夏来临之际,人们划船行舟,荡于湖中,或寻风亭水榭,柳岸树荫之处,嬉耍度时。这种习谷,由东京开封一直流传到南都杭州。《东京梦华录》卷八载:“都人最重三伏,盖六月中别无时节,往往风亭水榭,峻宇高楼,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苞鲊新荷,远尔笙歌,通夕而罢。”南宋立都于杭州后,秀美的西湖便成为唯一的避暑胜地。每至盛夏,人们无不携伴行舟,拥向湖中,“或酌酒以狂歌,或围棋而垂钓,游情寓意,不一而足。”
由此可见,宋代都市人对夏季避暑十分注重,而且会伴以丰富的娱乐活动增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