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猪肉的肉皮刮洗干净,放入冷水锅中,上火煮至八成熟,捞出用净布擦去肉皮上的水分,趁热抹上酱油;
2.锅上火,倒入清油,烧至八成热,将五花肉皮朝下放入锅中炸至呈深红色,捞出晾凉,皮朝下放在砧板上,切成7厘米长、2厘米厚的大片,中要把皮切断;将肉皮朝下整齐地码在碗内,肉上放梅干菜,均匀倒入酱油,入蒸锅蒸约30分钟至肉软烂,取出扣在盘于里。
李清照的武陵春中的特殊意象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那时,五十三岁的李清照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而自己又流落异乡,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悲苦之情不言而喻。《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尘香”即指落花化为尘土但还散发着香气。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暮春时节的风雨中,百花凋零殆尽,风停天晴晴,落花与泥土混合成了粉尘,随风而起,香气依旧。这里,词人对自然环境从视觉和嗅觉两方面进行描写。首先,从视觉写眼前所见,风吹花尽,描绘出了一片凄清的景象。其中,一个“尽”字,力透纸背地表明了花片纷飞,落红如雨的结果。从嗅觉来看,笔墨中却透出香气,花儿虽然已经化为泥土,但其本色未改。真有那“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陆游诗句)的审美意蕴。其实,这里,词人以花喻人,花虽因“风”(喻指词人生存的社会环境)而“尽”,但花的本质犹存,喻示了人的真挚情感犹存,人的痛苦之感犹存。这样,为下文进入情感的表达奠定基础,做好铺垫。
接着写人,“日晚倦梳头。”“日晚”这里当“日高”讲,也就是“日上三竿”意。“倦”即疲倦,这里是慵懒的意思。意思是说,太阳已经升起很高了,自己也懒得梳理头发。词人通过这一细节描写,不但表明了自己愁绪满怀,而且独自孤独无聊,伤心之极。这与“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温庭筠《望江南》中的句子)有着不同的境界。温词中主人公抱有希望的,早早梳妆,独上高楼,等自己所爱的人回家,而李清照是明知没有希望,有意识地不梳妆打扮。因而,一个“倦”字更加表现了李清照的愁苦深沉。
接着“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周围的一切还是原来那样,但这里人却不是原来那样的,面对着这一切,什么事都不想去做,内心的苦楚还没有说出,眼泪就先流出来了。我们知道,李清照原是一个风流才女,一个美丽的少妇,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丈夫——金石学家赵明诚,更为主要的还是一个极有盛名的婉约派女词人。生活在仕宦之家,衣食无忧无虑,美满快乐。而今,世道变迁,人世沧桑,真是“事事休”。这一切,确实不堪回首,但又能向谁诉说呢?因而,也只能以泪洗面。这里,词人李清照用“欲语泪先流”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自己的凄苦情怀已经到达了极点。
接着进入下片,在意义上承上而转。过片“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双溪”即今浙江金华市一处风景很好的地方。“闻说”即“听说”意。“尚”即“尚且”或“还”的意思。“拟”即“打算”意。意思是说,听说双溪这个地方春景还美好,打算去划船游玩。李清照是很喜欢划船游玩的。譬如,她在《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里表现了少女时代快乐无比的生活。也许李清照记忆犹存,而今“也拟泛轻舟”,想以此解除心中的愁苦。但这里,词人在写作中,词语的运用时极为奇妙的。“双溪”的春景仅仅是“闻说”,而自己“泛舟”也仅仅是“也拟”。这不是给人一种虚设之感,也正因为这虚设,在希望表现出词人的失望,从而倍增孤独之感。
然而,即使实现了“泛舟”在“双溪”,可词人李清照却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恐”即“只担心”或“只害怕”的意思。“舴艋舟”即小船。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只是害怕这小船载不起我这沉甸甸的愁苦。这里,词人直抒胸臆,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愁苦之深重。在艺术上,词人运用夸张的手法,丰富的想象,把内心的“愁苦”形象化、具象化。在词人笔下,愁苦是有重量的,而且深重得连船都无法载动。这种写法这是多么形象,也是多么的新颖,同时也是很符合“泛舟”的环境。因而,“泛轻舟”来解忧是不可能的, 而忧愁深重而船却载不动,这不就更加“愁更愁”吗?
总之,这首词的意象明确,意境深远,情蕴丰富。特别是词人把环境描写与人物心理描写结合起来,情景交融,表现出无穷的意味,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