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选》---【顾城】部分 摘抄
【 案件】
黑夜
象一群又一群
蒙面人
悄悄走近我
低语
然后走开
我失去了梦
口袋里只剩下最小的分币
“我被劫了”
我对太阳说
太阳去追赶黑夜
又被另一群黑夜
所追赶
【远和进】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雨行】
云,灰灰的
再也洗不干净
我们打雨伞
索性涂黑了天空
在缓缓飘动的夜里
有两对双星
似乎没有定轨
只是时远时近....
【感觉】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之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规避】
穿过肃立的岩石
我
走向海岸
“你说吧
我懂全世界的语言”
海笑了
给我看
会游泳的鸟
会飞的鱼
会唱歌的沙滩
对那永恒的质疑
却不发一言
我常常忆起第一次读《朦胧诗选》的情景。
那是一个周末的晚上,宿舍里只剩下我一人。我关掉大灯,只留下床前小灯。在这样一个宁静温柔而又孤独的夜晚,我手执书卷,把自己完全交付给书本。
第一首《回答》就以其傲岸卓立的姿态震撼了我。“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从来没有读过这样的文字,迷惘,激越,凝重,忧愤,在我的脑海里混成一片。我翻着手里的书页,许多陌生的人迎面而来,许多新鲜的诗纷沓而至:舒婷说,“也许泪水流尽/土地更加肥沃”;而梁小斌说,“宽阔的大街像自由的抒情诗一样流畅”。读到江河的《星星变奏曲》:“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时,我又一次流下了滚烫的泪水。这本书就像天边最初出现的那颗星星,照亮了我蒙昧已久的心智。我这才知道,原来文字可以这样运用,世界可以这样表达,灵魂可以这样歌唱。
我放下手中的书卷,起身走到走廊上。已经是午夜时分了,深蓝的天幕上,几颗寒星闪闪烁烁,仿佛它们和我一起体验诗的坚实内蕴。
那一夜,我一直站到夜色褪去,黎明占领整个天空。
我在日记本上写下了自己平生第一首诗:《远去的白云》。诗写得不好,可是,我的笔从此就没有搁下。也许我不能成为诗人,我的诗也永远只能留给自己读。可是,读书和写诗成了我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回想起来,如果不是读到这本诗集,也许我就不会写诗,不写诗我也就不会去读更多的书。那样,在纷繁喧嚣的生活里,我还能够坦然地坚守并扩张自己的孤岛,还能够以感恩的心情去享受粗茶淡饭吗?
汪国真 > 赏析
这些诗歌回到生活中也能够起到为人排忧解难的作用。汪先生特别谈到了一件趣事,一个女生用一首他的诗歌,解决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男生的纠缠。“是哪首诗呢?”先生故意停顿下来,然后饱含深情的朗诵起了这首《请你原谅》:阳光纵然慈祥/也没有力量/让每一棵果树/都挂满希望/我们怎能责怪太阳/我纵有爱心/也不可能/圆你每一个绮丽的梦想/所以/请你原谅。
然后在研究诗歌创作规律中,先生发现有无意境并不能决定诗歌的优秀与否。为此,他以柳宗元的《江雪》和裴多菲的著名箴言诗《自由与爱情》为例,“前者有意境,后者没意境,但不能否认这两首都是优秀的诗歌”。先生还告诉大家,但凡能够被争相传颂的诗歌都是通俗而又耐品的,如李白的《静夜思》就因为富有真情实感而达到了引人共鸣的艺术效果。
在总结中赵维江教授这样评价到,汪先生的诗歌是写给年轻人看的,他的诗歌明朗清娟、飘逸潇洒,明白晓畅,在俯视现实中积极向上而又超然豁达。海子和顾城的朦胧诗是写给自己看的,而汪国真的诗歌却是写给大众看的,浅而不薄,俗中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