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否定了以下三种爱情观:一方攀附、单方痴恋、一味奉献三种世俗的爱情观。也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第一种攀附的爱情观,第二种单恋爱情观,第三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观。
作者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发出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舒婷的《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也是文革之后出现的最早的爱情诗。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对爱情的热烈、忠贞,自己愿意成为橡树近旁的一株木棉花,与橡树共担风雨、雷电,本文从形式主义新批评视角出发。
从文学性、陌生化、复义、张力、着重分析探讨诗人笔下一种新的爱情观。形式主义的文学性是指一部作品之所以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普遍存在于文学的艺术形式及其形式构造之中,主要指语言、语气、技巧、结构、布局和程序等要素。
形式主义主要运用语言学和修辞学的术语来分析文学作品的文学性特征。《致橡树》一文中,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茵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就语言来说,诗中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以凌霄花、鸟儿、泉源作为叙述对象,不像凌霄花,攀附向上,借着高枝向上;也不像鸟儿,袅娜动人,楚楚伊人;更不像泉源、险峰,作为一位陪衬者,默默付出,毫无怨言。
这是文学性的铺垫,衬托后文引出木棉的形象,高大、巍峨、壮烈的英雄花才是诗人所要欣赏赞美的东西。雅各布森指出,诗不过是语言的美学操作。语言的组织美了,便成了诗作。文学性在诗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在层层渲染当中,木棉花以高大的姿态出现了。
文学、诗歌、戏剧的审美特征?
我认为:文学的审美特征是对文字的灵活驾驭,构建出他人心中的共鸣与认识。可以通过对地区、民族性生活和精神的叙述、虚构、想象等营造出作品,也可以通过对单一或复杂的事件、人物、环境的刻画、转呈,体现出真善美丑俗喜悲等形象,引人入胜,诱导获不自觉地完成审美体验。
诗歌的审美特征鲜明,主要在于文字的简练和抽象性突出,字节和音节的运用恰到好处,需要根据不同的读者采取一定的表达方式。
戏剧的审美特征在于现场的表演和现场观众融入其中的深度,肢体语言和话语的对白等有利于强化这一过程。即是不可复制、一定的互动性。
一般从哪些方面评析当代诗歌
(一)注重平时积累
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
(二)、分析诗歌意象
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抒情性是诗词的第一特性。但古典诗词在表达情感方面比较含蓄,大多都是借助景或物来抒发情感的,这些景或物都明显带上主人公的感情色彩。这些景或物就是意象。意象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我们就是要抓住这些意象,仔细体味,通过联想、想象感悟诗词营造的意境,从而准确“入情”。因此,在鉴赏诗歌时要注重反复诵读,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分析形象的习惯。
(三)辨析表达技巧
诗是艺术的精品,诗歌创作离不开各种艺术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可大致分为四类:
1、抒情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
2、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象征、双关、互文等:
3、描写手法,如铺陈、渲染、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小见大等;
4、景物描写的角度,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视觉、听觉、嗅觉、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俯视、仰视等。分析表达技巧,不仅能细致地体会到诗词的艺术美,而且能更深入地把握住诗人的情感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