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当代诗

国画中的“散点透视”和摄影中的“焦点透视”有何不同?这两种透视,都有哪些具体表现?

2022年06月10日 07:10:0037编辑

东西方由于文化理念不同,因此,在艺术创作中的观察视角上也不同,在中国画,尤其在国画山水中,画家常常采取“散点透视”来完成创作。“散点透视”依托多个视点、移动着观察山水自然的形态,目的是为了刻画出山水的纵深感和层次感。

何海霞山水《幽谷奔流》

散点视角的包容性极强,可以把许多物象组合到一个画面里,由远及近,一一展开,让观者看到一幅包罗万象的长卷。这种观察方式给人感觉眼睛可以透视,可以观察到被遮挡的景象,从而能展现出丰富而饱满的画面内容。

雷诺阿《手拿雏菊的年轻女孩》

另一方面,多个视点又是独立的,它们能独立组成一幅小画面,如果抓取一个视点所形成的画面,可以看到,小画面也是完整的,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感觉,里边的内容同样很丰富。

大型山水画,人物群像图常常采取“散点透视法”来创作,这符合中国人世间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文化理念。

查兹卡《维纳斯和丘比特与仆人在一起》

油画中常常采取“焦点透视法”,是把视角固定在某一个点上,然后以这个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着进行观察。从根本来讲,焦点透视法符合“眼见为实”的原理,仅仅表达目光所及的范围,这也符合光学原理。

李可染《丹霞枫林图》

摄影技术诞生后,最开始都是借用油画技巧,因此,“焦点透视法”很快成为摄影技术里重要的表现手段。焦点透视所展现出来的物象更真实,更科学,但缺点也很明显,视角相对有限,很难延伸到60度以上的视角范围,对表现宏大的叙事场景有些力不从心。

先说国画中的散点透视,中国画家用一种独特的艺术眼光观看世界,细微的观察景物,巧妙地用在一幅作中,体现了中国人审美观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这种表现空间的方法一般称为散点透视‘’摄影中的焦点透视,我在摄影笔记看到的一首古诗来说说吧!?明,王阳明。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这首诗将透视这件事说明白了,当代摄影艺术奇妙挽发新的美感具有瞬间唯一性,在创作时采用最普通的镜头,以常用的焦点透视,通过光影,线条和色彩的调整,能完成一幅好的作品。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在中国走向现代社会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1600字论述题 )

作用:
1~促进了古典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力
2~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3~实现中外文化交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融会贯通
意义:
1~提高了人们的思想水平
2~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2~让古典文化得到传承

中国现代国学大师有哪些?

一、近现代十大国学大师

   国学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百度国学频道等曾号称120万票投票出炉了一个十大国学大师榜单,选出了王国维、梁启超、章太炎、鲁迅、蔡元培、胡适、陈寅恪、郭沫若、冯友兰和钱钟书入围十大,但他们接下来的第二轮十大排名活动成了太监办事,下面没有了。
    但即使对于这个半截的十大,我个人凭粗浅的认识也不大认可,我觉得鲁迅,与蔡元培是进不去,鲁虽然写过中国小说史略,但这个与国学相距甚远,蔡元培主要是教育家;
    冯友兰自当是大家,但他研究的主要是古代哲学史,胡适当然很强,但更是一个思想家与改革家,郭算得上是国学牛人,但进十大恐怕要差点。
    所以民国文林炮制了一个十大国学大师,不敢说准确,只是尝试一下而已,如觉不妥大家尽管拍砖哈;
     一、陈寅恪;
     二、王国维;
     三、章太炎;
     四、梁启超;
     五、陈垣;
     六、刘师培;
     七、黄侃;
     八、顾颉刚;
     九、熊十力;
     十、刘文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