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荔枝,还是在孩提时代。
一天,我家邻居来了一个青年男人,很帅很潇洒。七十年代初的孩子都是放养型的,于是我们这些孩子们便一窝蜂的围了上去。邻居阿姨和刚来的男人,他们很高兴也很热情,同时把男人从广东带来的荔枝也分发给我们,一人两粒。后来才知道他们是一对未婚夫妻……
饱含汁液的荔枝肉,晶莹剔透,入口后的那种鲜甜啊……至今仍不能忘……这便是我第一次吃荔枝的感受。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的诗是我在初中时读到的课外书,那种意境的幽远和水墨画般的美,会让我感动到美人的朦胧和荔枝如玉般的晶莹。美人、荔枝她们无比的和谐,美人有荔枝才美,荔枝有美人才鲜甜!
再次吃到荔枝是水果市场开放后的八十年代初了。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杨贵妃喜食岭南荔枝,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唐代,这种水果在大热天是如何保鲜的?
杨贵妃吃的都是罐头,蜜渍或者盐渍。把荔枝用盐水或者糖水浸泡,密封在陶瓷罐里,然后用快马寄过来。一般罐头装的荔枝能保存二十天到一个月左右,从广东到长安也就三千多里地,走驿道二十多天换马又换人是能够在保质期内送到长安的。杜牧写的就是荔枝罐头。后人不懂这个道理,以为运送的是新鲜荔枝,其实大谬。
为啥说杨贵妃吃不到新鲜荔枝?因为荔枝离开树枝不到七天就变质不能再吃了。按照当时的运输条件,就是用唐僧的白龙马也七天走不了四千多里地,别说凡马了。凡事都有常识,离开常识看问题,不是傻,就是坏。
荔枝为啥要用盐水或者糖水浸泡?因为吃荔枝多了会得低血糖,用盐水和糖水浸泡是为了补糖。有一次女票荔枝吃多了,头晕。以为中毒了,小编刚好写了杨贵妃为啥喜欢吃荔枝,跟她说,吃块糖就好了。
首先纠正题主一点:唐代长安的荔枝,并非来自岭南一地,也来自巴蜀地区。
同时我也将题主的问题扩展一下,多个方面的谈一下「荔枝史话」,当然也包括回答题主的问题:唐代荔枝运输如何保鲜。
------------------------------------------------------
一、古代的奢侈品——荔枝唐代的白居易的《荔枝图序》曾言「荔枝五天色香味尽失」: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我们知道,南方荔枝的收获季节正在炎夏,荔枝也是十分不耐储存的鲜果(今天的荔枝运输是全程冷链)。
那么,在交通不发达的一千多年前,处在中原长安宫廷的杨贵妃,是怎样吃到新鲜的贡品荔枝的呢?
简单的说:
唐代「国家邮政」系统的「快马接力」运送方式,外加古代的有限「保鲜技术」,二者相结合,能让荔枝在长途运送中「十存一二」。
《新唐书·后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驿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所以在唐代,即便是对倾国倾城的杨贵妃来说,荔枝也是奢侈品。
比如:清代乾隆时期宫廷档案史料记载,皇帝将贡品荔枝赏赐给皇家嫔妃都是论「个」。
福建巡抚吴士功为了「保鲜」,把整个荔枝树带土挖起送到北京,估计这些贡品荔枝让「乾隆吃后赞不绝口」,然后,乾隆「恭进」给富察皇太后「两个」,其他贵妃每人赏赐「一个」。
书影引自【注1】
中国最早记载「荔枝」的文献是西汉的《上林赋》,荔枝作为贡品也是始于汉代。
《上林赋》描述「皇家植物园」——上林苑中陈列各色稀有美食水果,其中就包括「荔枝」:
西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 枇杷樵柿,亭柰厚朴,羊枣杨梅,樱桃葡萄,隐夫郁李,荅遝离支(荔枝),网罗后空,陈列北园......
据西汉末年的大学者刘歆所著的《西京杂记》记载,最早「荔枝」是南越赵佗的进贡给刘邦的贡品:
〈西京杂记·卷三.鮫魚荔枝〉︰. 尉佗獻高祖鮫魚、荔枝,高祖報以蒲桃錦四匹。
《三辅黄图》记载,汉武帝破南越以后,将交趾的荔枝引入长安上林苑栽培。
汉武帝甚至为「荔枝」设置宫殿「扶荔宫」,顾名思义就是「扶植荔枝」,但最终「扶植」失败,汉武帝甚至诛杀了十几个人。
《三辅黄图·卷三·扶荔宫》:上木南北异宜,岁时多枯瘁。荔枝自交趾移植百株于庭,无一生者,连年尤移植不息。后数岁,偶一株稍茂,终无华实,帝亦珍惜之。一旦姜死,守吏坐诛者数十人,遂不复符矣。
上林苑的众多宫殿中,有两个是以水果命名的宫殿:「蒲萄宫」和「扶荔宫」。
考古工作者在陕西韩城发现的汉代「扶荔宫」的遗址西汉扶荔宫的青砖上有篆文「夏阳扶荔宫合壁,与天地无极」,夏阳为韩城古名。
考古详细资料参阅【注3:《陕西韓城芝川汉扶荔宫遗址的发现》】
可见以上文献史料记载跟考古是非常契合的。
首次以「荔枝」为意象的文学作品,是东汉王逸的《荔枝赋》:
东汉·王逸《荔枝赋》
在此赋中,突出了荔枝独特的外形,无与伦比的美味,赞荔枝「超众果而独贵」。
汉代文学作品中还「荔枝」比较少见,唐代以后,「荔枝」则是唐诗中「高频词」,《全唐诗》中「荔枝」出现50次:
书影引自【注2】
如:白居易和杜甫诗中的荔枝:
总之,唐代以后,美味的南方佳果荔枝,被北方中原地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不论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和皇室嫔妃都「蜜汁一样」的喜欢吃荔枝,在文学作品中基本上都是「赞不绝口」,集体打call!
宋代的「荔枝控」东坡先生说:荔枝,真香!让我每天吃三百个,我三辈子当流放犯都值。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二、杨贵妃吃的荔枝是哪里送来的?
杜牧的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正是描述唐玄宗用「国家邮政」的「驿马」为杨贵妃运送荔枝:
那这些贵妃所吃的荔枝是从哪个地方送过来的呢?
前面说了,唐代的荔枝产地已经不仅仅限于岭南,在巴蜀也产荔枝。
从唐人的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当时产荔枝的地方除了岭南地区,还有巴蜀的益州、泸州、渝州、忠州(今天的四川、重庆)。
书影引自【注2】
研究历史地理的学者蓝勇认为唐代是一个为温暖期,唐代巴蜀地区种植荔枝的地区,有今天的「成都、乐山、宜宾、沪州、重庆、合川、涪陵、忠县、万县」等地:
书影引自【注4】
图片引自注5
所以,从历史文献记载可以看出,杨贵妃吃鲜荔枝,主要来自岭南(广州)和巴蜀(涪州)两个地方。
【引自注6】
岭南荔枝比巴蜀要好,但是路途遥远,新鲜是得不到保证的,而荔枝从蜀中涪州运送到中原长安的最快七日就可以达到。
【引自注7】因此,杨贵妃吃的荔枝应该主要是「巴蜀货」,所以,宋代苏轼云:
「永元荔枝来交趾, 天宝岁贡取涪州」。意思是汉代入贡荔枝来自交趾,唐代天宝年间杨贵妃的吃的荔枝来自涪州州。
从涪州到长安的荔枝走的是古蜀道的「子午道」和「荔枝道」,如下图所示:
图中【重庆涪陵】——【汉中西乡】的「荔枝道」,本为唐代驿道,因运送杨贵妃的荔枝而知名。
三、古代荔枝的保鲜方法
如白居易所言荔枝五天就「色香味尽失」,而唐代最快巴蜀涪州荔枝运送到长安也要七天,肯定有一定的保鲜方法。
古代文献记载了以下几种方法:
1、隋代发明的【蜡封保鲜法】
【引自:注2】
清代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用用「蜡、蜜」保鲜的「蜜水荔枝」:
2、【芭蕉荔枝保鲜法】
3、【竹筒封闭保鲜法】
4、【盆栽荔枝保鲜法】
也就是上文提到将连土带荔枝树挖出来,装在大桶中运输。
5、可能使用了【冷藏法】
(上引材料来自注8、9)四、结论综上所述,汉代的贡品荔枝来自岭南,两汉时期荔枝是绝对的稀罕物品,从魏晋以后,荔枝渐渐被中原人所知,荔枝以其美味得到中原人的赞赏和青睐。
唐代入贡长安的荔枝,主要来自岭南和巴蜀。
巴蜀涪州产的荔枝,经由古蜀道运输到长安只需要七天。所以,天宝年间,经常在这条路上经常运送荔枝,供杨贵妃和长安达官贵人享用。
这条道路因为运送荔枝而广为人知,故命名为「荔枝道」。
文献所记载的荔枝保鲜方法「竹筒封闭保鲜」、「蜡封保鲜法」【芭蕉荔枝保鲜法】【盆栽保鲜】,也许用到了【冷藏保鲜】。
可想而知,这些【保鲜方法】的效果并不怎么样,否则,唐明皇也用不着「日夜兼程,跑死驿马」为杨贵妃送荔枝。
因为交通不便和保鲜技术所限,荔枝一直都是中原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科学技术的进步,让今天的平常百姓,也能享受「皇家待遇」。
今天真的是五千年以来,最好的时代!打死我我也不会穿越什么「梦回唐朝」「寻秦记」。
--------------------------
参考文献李均惠(2004). 也谈唐代荔枝的进贡问题. 文史杂志(6).
王蓓蓓. (2008). 唐代果品业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西南大学).
王玉清, & 陈值. (1961). 陕西韓城芝川汉扶荔宫遗址的发现. 考古(3), 123-126.
蓝勇. (1998). 近2000年来长江上游荔枝分布北界的推移与气温波动. 第四纪研究(1).
蓝勇. (2011). 采用物候学研究历史气候方法问题的讨论——答《再论唐代长江上游地区的荔枝分布北界及其与气温波动的关系》一文.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6(2), 14-20.
蓝勇. (1988). 贵妃食荔自何来. 史学月刊(3), 122+113.
薛宗保. (2010). 唐代贡鲜荔枝途径考辨. 江西农业学报, 22(2), 149-150.
苏文龙, 毛廷贵, 左胜娴, 梁少欢, & 张焯生. (2018). 泗化洲贡品荔枝再探. 梧州学院学报, v.28;No.124(01), 7-14.
庄虚之. (1994). 唐代北运鲜荔枝的保鲜方法考证. 四川果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