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古诗词

初夏的第二个节气“小满”,关于“小满”你知道多少?

2022年06月04日 10:54:574编辑

谢谢邀请,此问题本人在前天(5月20日)已经应邀答过,就不重答了。

我是乡村情怀,我也来回答这个问题。

小滿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立夏后的第一个节气。农民在去年十月份播种的小麦,经过了冬天和春天,农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终于看到了付出的回报。有付出就有收获。小满麦也滿,意思是说小麦经过了扬花,灌浆,到了小满这天灌滿浆了。如果由于天气的影响和种子质量影响,肥料,虫害的影响,到了小满灌不滿浆,产量就大打折扣了。

虽说小满麦也满,但是还需要到芒种的时侯,小麦才能真正的成熟。这段时间,小麦长的非常快,天气也变得很热,这样有利于小麦成熟。这段时间到临近芒种的前几天,西南风也称干热风,对小麦成熟影响很大。在很多年份因为干热风的影响,小麦减产幅度很大。

我是乡村情怀,问题回答完毕。

我是乡村情怀,希望我的回答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关注。也希望持不同观点的朋在评论区留下宝贵意见。

图片来自头条

勾选广告

《夏日绝句》这一首诗,你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如果没有人告诉我《夏日绝句》的作者,那么我猜想这首诗应该是出自岳飞、辛弃疾或者文天祥那样铁骨铮铮的爱国硬汉之手吧?

可偏偏它不是。

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变成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时;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变成了“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时,让人惊掉的岂止是下巴?

原来婉约派一旦“跨界”,其力量亦足以摧枯拉朽,其效果亦足以荡魂摄魄!

婉约派只是后人给古人贴的标签。

九泉之下的李清照表示严重不服!

时间回到八百多年以前的公元1127年,封建时代的中国历史即将改变,而才女李清照的个人历史亦随之改变——

靖康之难发生,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退出历史舞台。

南宋小朝廷在以宋高宗赵构为首的统治阶层在金兵的不断追击下弃万千子民于不顾,一路南逃,先逃到扬州,再逃到临安(今杭州),后又逃到越州(今绍兴),之后又逃到明州(今宁波)。

李清照耳闻目睹金人攻城拔寨,烧杀掳掠,大宋黎民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李清照的丈夫,大才子赵明诚担任江宁府知府(类似于现在的南京市市长),位高而权重。

当时,局势未定,有位将领率领一支部队驻扎在江宁,图谋不轨,意欲作乱。当地一位官员得知消息后迅速报告给了赵明诚。

按常理,作为江宁的首席父母官,应该立即严查并制止此类事件。

但,常理只适合常人,对于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常理只是空洞的道德虚设,赵明诚做出了让李清照鄙视至极的一件事

当天晚上,赵明诚和他的几个下属官员,从城墙上放下一条绳子,悄悄的逃走了。赵明诚不仅没有严查,亦没有制止叛乱,而是弃一城之百姓于不顾,自己率先“跑路”了。

朝廷不积极抗敌,败不可再败,退亦不可再退;而李清照自己深爱的丈夫又成功的学会了皇帝老儿的那一套,当了“逃兵”。

乱世中的某一日,

心情沉重的李清照在路过乌江时随口吟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人,生时,应当作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

时至今日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只因为他不愿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乌江还是那条乌江,千余年后,乌江边的弱女子李清照意图借项羽的视死如归,来唤醒当时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或暗讽懦弱无能的丈夫,以抒发心中那难以言说的悲愤。

据说,当赵明诚在听到李清照口中吟诵的《夏日绝句》时,羞愧难当。没过多久,就病死了。

王立群教授说:这首诗把项羽血性男儿的本质给解释了出来。我们这个民族需要千千万万个有血性的男儿。

古往今来,女子诗作,

《夏日绝句》最具血性!

巾帼丝毫不让须眉!

“何等气概!何等志向!

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

李清照当为女中“大丈夫”!

我一直在想,赵明诚逃跑的那晚,是不是把李清照也抛弃在了江宁城中??

《夏日绝句》是北宋词人李清照在1127年,发生靖康之难“后,国破家亡,随着宋王赵构南渡江南后所作的一首悲愤诗。(说是南渡,是对一般老百姓而言,实际上是南逃)也是一首借古讽今的讽刺诗。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女词人李清照,看到北宋王朝在大敌当前,不是奋力抵抗,而是采取夾着尾巴逃跑,不由怒从心起,所以在诗的前两句,就旗帜显明地真抒胸臆:”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表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大无畏精神,紧接着后两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人又借用历史上项羽兵败垓下,觉得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乌江自刎的历史典故,来讽刺北宋王朝的无能和腐败。虽然全诗只有短短四句,二十个字,但言简意赅,旗帜显明,强烈地表现出李清照巾帼不让须眉的爱国主义精神,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农夫也是非常喜欢这首诗的。